⭕ 时间分配的优先级
---
任务清单>微信消息>网络内容
任务清单中,该做的事>想做的事
微信消息中,客户消息>朋友消息
网络内容中,RSS订阅>平台推送
---
如何理解呢?
01. 任务清单里面是要做的事。微信消息可以不回,网络内容可以不看,但是任务不能不做。是做事改变了现实生活,而不是群里吹水、私聊撩骚、刷抖音、发即刻改变了生活。
02. 跟人聊天,会给人制造一种社交的幻觉,好像聊了之后关系就更好了,钱就赚到了,其实没卵用的,不信的话,你群发个消息借钱看看?或者,你推出一个产品,让人帮你推广一下看看?
03. 看网络内容,会给人制造一种成长的幻觉“读了就等于懂了,懂了就等于做了”。不信的话,你读完文章复述一下看看?或者,你就这个话题,自己也写一篇几千字文章看看?
04. 微信消息聊得多,还会带来一种情况,别人觉得跟你关系亲近,对你的期待就会提高,也就好意思麻烦你了。
05. 有句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只要主动找你的,基本都有事要麻烦你,你一旦不好意思拒绝,接下来了,就得花时间。做一件事不算什么,但是这个做一点那个做一点,既分散了你对主线的注意力,也打乱了原定计划的节奏,还会陷入各种麻烦中,最后你花了时间花了钱,可能所获寥寥。
06. 如果你不好意思麻烦别人,而这个人那个人好意思麻烦你,那等待你的,就是数不清的麻烦;如果你没有业务,不是带着业务社交,而别人社交是为了获客,为了招代理招加盟,那么你把时间花在跟别人一起玩,别人的羊吃饱了草,你要砍的柴却没有着落。
07. 这里面有一种例外情况:如果你的工作本身,就需要回复大量微信消息,比如做社群运营,或者需要阅读大量网络内容,比如做付费 Newsletter,那么回复微信消息、阅读网络内容,就是任务清单的一部分。
08. 任务清单里包括自己该做的事与想做的事。该做的事是怎么也绕不过去、怎么也逃不开的事情,想做的事是可做可不做的、自己有的选的事。
09. 比如,还本月房贷是该做的事,去大理旅游是想做的事,旅游有的选,可以不去,也可以延期,但是不管你去多少个城市旅游,本月到了时间点,房贷逃不过去。所以,还房贷>去旅游。
10. 打开微信,满眼都是消息,先回什么消息?除了伴侣和亲人的,其他各种关系的人,先回客户的消息,也就是给你付钱的人,有余力了,再回复朋友的,还有余力的,回复朋友之外的人。
11. 在微信里,客户可以是真客户,人家把钱打到你账上,这是事实发生的;但朋友不一定是真朋友,一个观点有争执,可能就把你拉黑了。对于没有利益绑定的关系,容易获得(加微信),也容易失去(拉黑),这种关系就没必要花太多时间了,也没必要为此影响心情。
12. 在各种网络内容中,最容易做的动作,就是打开一个内容平台,然后看首页推送,然后不断往下刷、刷、刷,刷了一会,自己还没啥感觉,其实一两个小时就已经过去了。刷完后,关掉这个平台,想一想刚才获得了啥?好像看了很多,但是也没记住啥,既没有带来信息增量,也没有优化思维,更没有改变现实生活。
13. 刷平台推送,是让平台算法定义了自己该读什么,而筛选优质信息源,添加到 RSS 中,是自己定义了自己该读什么。此外,刷内容平台,容易把注意力打碎,而读 RSS 订阅的内容,可以每天抽一个时间集中看。
14. 除了筛选信息源、抽时间集中阅读,还有一个习惯也很重要,我称之为“无笔记,不阅读”,凡是花时间读的,都要留下笔记,哪怕是一句话启发,或者几百字卡片,也胜过读了好像没读一样。
15. 优先级排序,底层标准是:高价值>低价值。当然,不同人对高价值有不同定义,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尽管定义不同,分出优先级还是必要的。时间都花在低价值的事情上,等意识到了什么才是高价值的事情,可能时间就不够用了。
16. 人容易在拥有大量自由时间时,肆意挥霍时间,觉得“不用急”,并用一些美好但没卵用的词藻来美化挥霍时间的行为。
17. 你不为自己做计划,就会成为别人的计划。你不利用自己的时间创造价值,别人就会利用你的时间创造价值。
18. 一天很短,一年很短,一辈子也很短。
---
👉 更多精华帖:
m.okj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