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一本《心理医生的故事盒子》。
我超喜欢这本书。它真的很好读,内容就是一个个的寓言故事。但同时它又非常发人深省。
用生活化又有趣的故事,四两拨千斤地在很短的篇幅内,一下子讲清楚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想起我学到的大多数基础的人生哲理,似乎都是在小时候的这些寓言故事中自然而然地继承而来。
这些故事在我们中文环境中,大多已经成为了成语,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买椟还珠、亡羊补牢。也有一些不是成语的,也都很简洁,比如寒号鸟、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司马光砸缸。还有一些是系列故事,比如阿凡提的故事。
长大后,我好像就再也没读过类似题材的小故事了。我也好像就再没学会过什么新的人生哲理。
但我觉得经过了许许多多的生活磨砺后,真的很有必要,重新通过寓言故事,洗刷一下我们对人生哲理、宇宙规律的认知 — 这正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故事,是作者自己原创的《被锁住的大象》。
马戏团里的小象,从小就被栓在一根粗粗的桩子上。小象一开始的时候,拼命挣扎,想从这跟桩子上逃脱,但它做了很多的尝试,把自己折腾得遍体鳞伤,仍然挣不开这跟桩子。于是,从某一天起,小象安静了,它不再做徒劳的尝试。
慢慢得,小象长大了。它变成了一头非常有力量的青壮年大象,它现在可以轻易地把桩子从地上拔出来,让自己自由了。但是,大象却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在心理学上,这种外人看来明明能轻易逃离,自己却陷入深深无助的表现真的太普遍了。我总是试图跟人解释: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小时候很有效的自保方式,但长大后它不再适用。你要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小时候无法面对的,无法处理的,无法逃离的,现在都变了。你需要自己付出努力,去修改现在已经严重困扰你的、过时的自我保护机制。
但这么多解释不如这个短短的小故事讲得清楚。
也许大象还是没长到能撼动桩子的地步,也许已经长成了。最好的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试试看拔这个桩子,摇动它,坚持下去,也许突然有一天,它就被你拔出来了呢?
另一个我很喜欢的故事是《奶油里的青蛙》。
有两只青蛙掉进了一罐奶油里。奶油很软很滑,无处着力,所以任由青蛙怎么蹬腿,它们都无法跳出罐子去。其中一只青蛙,在瞪了很久之后,决定放弃。它说:我们绝不可能逃脱了,与其把生命最后的时间花在无望的努力上,还不如就此安息。
另一只青蛙却不肯放弃,它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努力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一直坚持蹬啊,蹬啊,突然,它脚下的奶油凝固成了黄油(不停搅动奶油,奶油就会凝固),它再一蹬,就轻松跳出了罐子。而那只放弃的青蛙,已经淹死在奶油里了。
我读完在心中大声哇了一下。我曾经鼓励过很多人,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也要坚持,因为你不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出现,你预料不到结局。这就是leap of faith的意义,你要有信仰(对我来说这个信仰就是爱),这个信仰会让你在看不到着陆可能的时候,仍然纵身一跃,这个信仰会让你有即使会死,也要die trying的决心。
放在心理学上,我曾经跟不敢去爱的朋友讲过,你缺的就是对要去爱的盲目信任,也就是信仰。当你不敢去爱的时候,你就不可能感受到去爱的那种感受,得到去爱的回报。而因为没有回报(也就是能安全接住你的着陆点),你又不容易跳。这就是个死结。你必须先行动,才能打开这个死结。这就是fake it unitl make it的原理,就是行为疗法。
是不是都是非常厉害的故事!真的很推荐大家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