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简冬阳dayup
6月前
我以前有一个毛病,就是会把知识的来源分三六九等

高等的知识是学术专著和论文
中等的知识是体系完整的高质量书籍和课程
下等的知识是社交媒体上发布的高质量长文
除此之外的内容不在我「学习」的范围内

我的逻辑大概是,
越是理论化的、成体系的内容越高级
越是娱乐化的、碎片化的内容越低级

后来我发现,这样的内容筛选机制对我有害无利

因为我把学习和娱乐分得太开了,把看上去「不务正业」的内容通通排除在学习的范围外了

这会导致什么结果?
我的天性是更想娱乐,不想学习的
所以在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我会去娱乐,而不去学习,
除非我某天心血来潮、意志力突然爆发

所以,虽然我的内容筛选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多学含金量高的知识,
但我实际的做法是,把那些我觉得很珍贵的信息源丢进电子书架和收藏夹里吃灰,
就像皇帝把讨厌的臣子贬谪到偏远地区,除非不得已几乎不会再复用

转折点是什么呢?
我刷综艺的时候,借助 ai 的帮助去分析嘉宾的行为,在小红书发了几篇帖子,结果都爆了
我发现,这些「低级」的东西也可以为我带来实际的反馈

所以我放下了分别心,把我在「娱乐」时看到的有启发的内容,也放进 ob 里,作为输出的素材和学习的起点

比如一条新闻,以前我会看完就刷走,
但我现在会把有信息增量的评论收集起来(巧的是第二天就在书里读到了更加专业的解释)

比如看影视解说下饭,以前是完全不过脑,现在会琢磨,剧中角色的言行教给了我哪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换作我在她的处境里,我可以做得更好吗,
以及如果我也想做 up 主,应该怎样去思考剧情,为什么同样是看剧,别人就能说出那么多东西

比如以前看论坛里吐槽小说角色,会哈哈哈哈哈然后关掉帖子,现在会尝试提炼论点和论据作为写作的素材,
以及借助 ai 的帮助反思大家为什么会这样评价角色,可以满足他们怎样的心理需求

我仍然认为,把时间花在质量更高、信息密度更大的内容上更好
但在我做不到的时候,我不再责备自己,而是把「娱乐」也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欧丽娟教授曾因薛宝钗的一句话盛赞她,那句话是:
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了

虽然我不确定薛宝钗的本意是不是这样,但我认为,我们是可以通过深度思考娱乐化的内容、生活中的琐事获益的,只要我们愿意

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1 你喜欢娱乐,别人也喜欢娱乐
娱乐化的内容永远有市场需求
尝试站在生产者的角度去学习去思考去收集素材,说不定也能给自己创造收益

2 好奇心是学习知识的最佳起点
多问几个「为什么」和「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办」
为什么粉丝这么热衷于为自己现实中接触不到的人冲锋陷阵?
为什么基层员工一个很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为这个哥哥完成妹妹的遗愿却不作为?
如果是我,初到扶贫的村子里想为大家干点实事,却不被村民接纳该怎么办?
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舆情应该如何回应才可以转危为安、利益最大化?
……

3 输出内容需要素材
比如你要写一篇长文,全都是很干的理论,没几个人有动力读下去
但如果你能加一些平时收集的故事、案例、金句呢?加一些你观察到的大众痛点和情绪呢?内容的可读性和传播力都会大大增强
3444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笔记交流站

6906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