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凌空小鱼儿
27天前
我觉得人长大的过程中,其实是被压抑的,是矛盾的。是因为每个人身体里其实有两个角色,一个是高度社会化后的理智成人,而有个是情感饱满的小孩。

而随着年龄增长,当我们走出象牙塔,人在冷酷的生存环境与社会现实中,总会有个驱力是要拉着你不断现实成熟理性的。

所以那个小孩总是很难被好好看见。

这位成人的家里,经常有所谓领导、同事、合作方、对象、父母进来,然后这个成人就对着那个小孩说:“快躲起来!不许出声!别动!”

然后这个小孩就被塞进床底下。

外人走之后,成人才把他放出来。

小孩不开心了。
成人说:“不许不开心!你怎么不会控制情绪?”

小孩想吃棒棒糖。
成人说:“不许想吃糖!你怎么能有贪欲?”

小孩想之前分开的朋友了。
成人说:“不许想!我当时帮你绝交的,你还头脑发昏?”

小孩想学表演。
成人说:“不许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你学这个怎么赚到钱?”

久而久之,这个小孩自己会主动藏起来。

成人在家找不到小孩了,非常开心,以为自己终于完全成熟了,完全可以摆脱这个小孩的控制,耀武扬威。

外面的社会人都夸成人会精力管理,高效利落,有影响力,理性独立。

找不到小孩的成人慢慢忘记了小孩的存在,自己也认为冷漠无情,但不知道哪里就是缺了一块,焦虑,难受。

后来有一天,成人邀请一位心理咨询师来家作客。
咨询师说:“你家有两个人。但你却活得像一个人。”

成人十分震惊:“不可能啊!我早就没有孩子了!”

咨询师说:“你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吗?为何我感受如此明显呢?你不要说话,静下来听。”

成人发现,一切都是自己的恐惧。

他怕小孩不开心,会让自己失控,丢掉成绩,失去客户。
他怕小孩贪吃糖,会让自己也染上甜瘾,长胖长肥无人喜爱。

他怕小孩找朋友,会让所有社会上的名门正派排挤与鄙夷。
他怕小孩学艺术,会把大把光阴浪费在不能赚钱的地方,变成穷鬼。

所以他把小孩不断抑制,并用不好、不良、不合适等评判包裹了好几层,直到看不出破绽,然后才压到箱底。

妄图斩断所有起心动念的根,杀伐果断。

所有恐惧根源,都是怕失去成果,失去认可,失去价值,失去爱。

可是成人忘了,爱是从哪里来的呢?

爱的力量,是从内向外的,是源源不断的,是难以压住的,是心甘情愿的。

因为爱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而非一系列行为的结果。

所有的爱,都是过程。

爱体验完整的世界,所以有丰富波动的情绪。
爱品尝糖果的味道,从微酸到甜到无味,感觉坠入了海洋泡泡中。

爱具体一个人的存在,即便TA曾无意间伤害你忽视你,但你从未真正想力断前缘。
爱表演的每一瞬间,体会另一个人生故事并演绎。

爱这个世界。

真正重要的东西言语说不出,双眼看不见。

而这所有的感受,通通与他人无关。

所以,成人是亲手把爱的永动机——那位小孩,藏进了最深的地方,甚至自己都遗忘了他的存在了。

而刚才,咨询师让他真正静下来,他才终于感受到了小孩的微弱呼吸。

于是,成人跟随着声音,走进了阴暗的地下室,看到一个角落的柜子……

成人颤抖的双手打开了那个柜子,才发现这个小孩被一个巨大的、沉重的、生锈的锁链牢牢拴住。

小孩双眼直勾勾地瞪着成人,泪水成串滑落。

成人第一次感受到心脏无比难受,忍不住蹲下来,双生抱住破破烂烂的小孩,崩溃大哭。

这时,成人才回想起来,曾几何时,这个小孩是他并肩的伙伴,但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自己的控制欲和评判越来越强,他越来越与小孩产生隔阂,他渐渐完全背叛了小孩,与社会规训站在了同一边……

也是爱的对立面。

成人没有想到的是,当他选择抱住小孩的时候,入侵他身体的并非羞耻、愧疚、丢脸、自责这些情绪;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治愈,共振。

这大概是第一次真正被看见吧……

当成人与小孩紧紧拥抱,合一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我们总是在不断向外部抓取些什么,证明些什么,试图让自己变成社会标准下完美的人。

因为不断不断有声音在告诉你,只有你获得何种成就,你才能获得爱,你才配爱。

可是,真正爱的能力从来都不是求来的。

爱自始至终在你心中。

小孩就是你的心。

怎么拥有爱?那就是,爱你自己的小孩,然后努力给他一个爱的环境,他会创造出无限的,爱的力量。

爱才是短短数十载生命得以穿越亿万光年而有一瞬间被点燃足矣的意义。

善待你内心的另一个人

点击阅读原文
1941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心理学研究小组

502817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