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卫诗婕
6月前
【分享一本所有职场人都值得一读的创业day0手册】

我在媒体行业的引路人和贵人很多,叶铁桥老师@叶铁桥 是其中一个。

大概是10年前,还是学生的我结识了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一群很有理想的媒体人,其中就包含叶老师。他当时是特报组的副主任,后来负责过中国青年报的官微新媒体,再后来,他选择独立创业,做了新媒体《刺猬公社》——真没想到,这家小小的媒体创业机构挺过了这么多年,仍旧健康地活着。

坦白说,在2014-2016年左右,媒体经历过一波最后荣光:那时媒体的钱相对好挣,互联网公司还是媒体的奶牛,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也没吃尽,各机构还有钱供养一些人才和深度报道,不同的媒体内容品牌百花齐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初创的刺猬公社其实没有太多优势。

后来的那些年,媒体进一步衰落、疫情改变了中国经济、所有中小企业在寒冬中颤颤巍巍……

但《刺猬公社》活下来了。

这本书,就是创始人叶老师在疫情期间,总结出的创业思考与笔记。

书里有真诚的自我剖白:比如一个管理者的自省——叶老师作为一个80后,可以意识到代际差异,有同理心地调整自己对待90后、00后员工的方式。这是非常难得的。书中不止一次出现他不同形式的求责于己:「如果你觉得你的下属不够坦诚开放,往往是你自己不够坦诚开放;如果觉得团队不够有战斗力,往往是你自己不够有战斗力。」「一个公司或团队内部出了问题,往往是沟通的问题。沟通会出问题,往往是管理者不会沟通;管理者不会沟通,往往是管理者不会倾听。」

比如早年间最困扰他的员工离职问题——「那时候,只要收到‘老板你有没有时间’的消息,我都会心里一紧,知道接下来肯定是要和我谈离职了。」但后来,他意识到这件事的合理性,「即使是像雷军这样功成名就的创业者,在他要做小米时,找人也是碰了一鼻子灰。」

在有过一些从0到1的经验、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带过团队之后,我阅读本书有了很深的体感和共情。

创业,是「觉今是而昨非」。本质上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可以说,这是一本 day0 创业手册,值得你在启动一件事之前认真读一读,里面有很多复盘和总结,更多聚焦于微观层面的「管理」。不过,我个人认为,本书更多探讨的是微观层面的管理,事实上,决定一家公司生死和成败的,往往不是微观层面的雕花,而是宏观层面的「管理」——即能否理解时代大势、市场需求并做正确的判断,找对方向、选对事情。

不过,也正因为本书在微观层面提供了非常多深入浅出的实际案例,使得它的受众也不局限于创业者,对于中层管理者乃至基层执行者,也有相当大的参考意义,最通俗来说,你可以理解一个小微企业老板究竟是如何思考的、他在乎什么?

在此摘录一些我很认同的要点:

1.老板放权是个技术活。首先,放权要真正「放」下去,但「放」了下去,也要注意「度」——适时干预,给出正确的建议和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学会换位思考,令人更能接受)

2.一个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有时,自己的问题已经如同房间里的大象一样醒目,但当事人很可能存在视野盲区;小病不治,大病难医——一开始的小问题可能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中层管理者切忌过度体谅——不要随便帮员工找理由。管理能力体现在有圆有方,刚柔并济。既好说话(沟通方式和技巧),又不好说话(建立全体对结果负责的责任心和规则,并严格执行)。

4.员工被提拔后常见的问题:1.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 2.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3.固执己见 4,严于律人,宽于待己

5.镜子理论:以身作则往往会带来协同效应。

6.对于无爆发式增长机会的小微企业,融资反而可能是给自己找麻烦——主要压力来自于投资人。那些拿了融资又还回去的,往往是活得最好的。不要头脑发热盲目扩张,要在一开始就验证自己挣钱的能力。小微企业的重心,是要盯紧:产品、服务、现金流。

7.托马斯·沃森(IBM创始人)说过,「日常生活中领导自己的能力,是对别人领导能力的最好证明。」——我更愿意把「最好证明」改为「第一步证明」。领导好自己,是领导一个团队和一件事的第一步。
336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职场那些事儿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