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回家参加发小婚礼,台上珠光宝气,台下高朋满座,我作为二十几年的好友十分感动。但我要记录的并非这件事,而是回到从小长大的环境后的见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片萧瑟落寞——我们是时候关注下老龄化的问题了。
我就不罗列人口结构数据了,看看我所在的宿舍吧,可能是中国很多非一二线地区的缩影。为什么称为宿舍呢?我们这边是依托煤矿发展的,煤矿养活了一两代人,也养活了一个小生态。我们住的地方是职工宿舍(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的小区),我们上学的地方叫职工子弟小学,虽然也有初中,但很多人直接去更大的地方读书了,高中就不再配备了。宿舍内有些商业:有早点小吃,有超市菜市场,有各种小杂货店和几个小饭店,但也就仅此而已了。进出都是靠 4 路公交车通往县城,最近私家车多了些,倒也方便不少。
一切本来都是欣欣向荣的,直到约十年前,煤矿终于采得差不多了,虽然还有些,但都是高污染的含硫煤,我们的矿区迎来了破产,随之而来的是下岗潮。无数依靠煤矿体系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不得不外出打工,周边县城做点小杂活,要自己交养老金,甚至要走关系争取早点退休。
年轻人不再回来了,渐渐的幼儿园、小学、初中也关门了,我前两天路过,还看到从小读书的学校内爬满了藤蔓,还开了很多花,倒是挺漂亮的。宿舍物业不知什么原因换了一波,街道上看到的是歪歪扭扭的燃气和供水管道,花园绿化很好,但说实话,对老年人来说,这种没有电梯的六七层的楼房,真不如有个自己的小院子的农村房子。我姥姥会在楼下花园内,和马路旁的草丛间开辟出自己的菜地,今天和爸爸去散步路过,发现一场小雨,前几天栽种的豆子和花生都长出小苗了。虽然飘着毛毛雨,但也可以看到几个老头搬着小马扎在路边棚子下聊天,偷偷一听,聊的都是些家长里短。
每次春节回家,楼下都密密麻麻停一排车,车位都不好找。但节日一过,留下的只是老人与狗。不是夸张,这边的宠物密度极高,我今早还在路边拍到了小鸭子(见附图)。
触发我记录下来的是下午和爸爸散步,他在附近的技校教了一辈子煤矿采掘,上个月刚刚退休,他给我讲了下这边老年人诈骗的事情。我姥姥是个十分节俭的人,可能苦日子过太多了,她去买菜都是买那些别人挑剩下的,每次做饭即便是饺子汤都要硬劝人喝光不要浪费,但她最近却买了一千多的保健品:蜂蜜,阿胶,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糖,一看成分就是骗人的那种,可她偏偏不识字。
原来,是这边每天都会有针对老年人的“公益讲座”,还挺早的,5 点多就开始讲,连着讲很多天,每次讲座还会发点小礼品,老头老太太每天一大早过去听课,这些东西也是课上买的。我爸虽然有不少白头发,但戴着个眼镜,看着穿得也挺不好骗的,他每次想混进去听听,但都被拦下。有一次,他换了个裤衩背心,穿着拖鞋,混了进去,里面的人问昨天发的手卡呢?他说昨天有事没来,今天第一次听,人家给他发了个手卡,也就让他坐在那边没管了。
据说里面人的讲课水平极高,和传销有得一拼。刚开始,所有老头老太太起立,放《感恩的心》音乐,大家还都跟着唱。然后是煽情加挑拨:你们的孩子来看你,不都是图的你们的退休金么?你们身体健康的时候如此,但一旦生病了,“久病床前无孝子”,孩子别说照顾几年,就是几天下来,他们可能就厌烦了。你们活了这么久,你们的孩子可曾给你们洗过脚?后面紧接着就是一排小姑娘端着洗脚盆出来,给每位老人洗脚。每次讲完课,都会发一点小礼物,一小袋大米,一小瓶蜂蜜,讲课的时候也会科普一点养生小常识,老年人开开心心回去,第二天继续来,据说我姥姥还让大姨蒸了一锅包子,怕讲课的公益人起得太早饿了肚子。
至于卖东西,那是“纯公益”。前几天已经铺垫好了,我们公司研发了什么保健品,标价3000。但最后一天,突然副总来了,说可以降到 2400,问老人便宜不便宜,大家犹犹豫豫吆喝一声“便宜”,可人家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打响品牌,是为了公益,竟然只卖 300。场上60 个人,我今天只卖 30 份,先交 100 定金,先到先得。老头纷纷举起纸币,抢着去排队了。
作为一个有文化的理性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显然是骗人呀,没文化真好骗,别再买了,可能还会隐隐有种优越感:我通过努力去了大城市,见到了更大的世界,不然多么可悲。这没有问题,事实也确实如此:骗子着实可恶,骗老年人的养老钱,还挑拨离间,如果老人真把这个当成了速效救心丸,可能还会有人命事故;骗子的手段也确实高明,就像我爸说的,老师讲课“备一讲六”,同样的话术多次重复,基于反馈进行优化,这一套流程下来确实很难抵抗。但仅仅是这样么?我大姨很厌恶这种行为,每次都制止,但我爸却简单劝两句就不管了,他的理由是:就骗了几千块钱,也没有骗几万这么多,老人平时没什么事,你让他们做什么呢?我们总是以为老年人老糊涂了,也没啥文化,但这明显的高价保健品之中,又有多少是缓解其孤独的情绪溢价?
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关门了,越来越多的“鬼城”出现了,如此流畅的一套骗术,也绝非仅此一家。上一辈人可能很多兄弟姐妹,轮流照料老人,而当前的社会主力,怕是无力分身吧。
我看到有很多公益性的工程及补贴,其出发点是很好的,但资源利用效率着实让人头大。我们这种小地方,太阳能板短短几年间几乎铺满了楼顶、空地、甚至之前的林地,这都是补贴出来的,补贴断掉的话会有多少呢?我看到一些扶农共创的项目,其面向的从来都是向上的业绩,而不是经济规律,最终闹得亏钱骗补,早早夭折。反而是上面这种老年人诈骗,钱确实是骗走了,但你要说完全没有给老年人提供情绪价值,倒还真不是,而情绪价值,不正是孤寡老人最为缺少的么?
我们的父母在老去,我们自己也终将老去,这种人口年龄结构以及经济状况,真的指望一对一的养老,以及公益性质的养老能够完全解决问题么?少数人确实可以,但我们讨论的是大多数。我们是需要投钱投资源,无论是补贴,还是公益性质的基金,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对这些资源以商业化的方式去高效利用。这些骗子们已经证明了,老年人的情绪价值是值得付费的,是有商业价值的,我相信不少子女也愿意为之付费,这件事情本身是需求与日俱增且有其社会价值的,更别提除了心理上的照料,身体生活的照料也是必须要有人做的,为何要把这些钱拱手让给骗子们呢?
⭕️ 附录
文中的观点并非说骗子的行为是正当合理,不需要举报的,而是要看到问题的根源,堵不如疏,只要老年人心理孤独的问题没有缓解,那各种骗术就会变换形态,包装成各种外衣卷土重来,每来一次举报一次,老年人的需求仍未被满足。
既然骗子已经验证了老年人的情绪价值是有需求且值得付费的,更好的方案是以商业的手段,透明的交易来合法满足这一需求。而满足了未被满足的需求,对于创业者来说也就意味着有利可图,是值得做的双赢的事情。
只要商业模式跑通,就会有人自发模仿复制,供给增多,市场竞争下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优化,且养老产业的服务性质本身决定了会吸纳大量就业,这在当下产能过剩、失业激增的背景下是有其社会意义的。可能起初成本高些且有行业乱象,但随着时间发展,会能够以越来越低的价格获取越来越规范的服务,这是在无数行业中已经证实过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才是可大规模推广的可持续的方案。
当然,也不是说不需要一对一的亲人陪伴,两者并不冲突。
👉老家的老人:
mp.weix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