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的工夫考古了小米手机一代发布前且这家公司成立仅一年时,雷军去极客公园参加活动时的分享,现场清一色的产品经理,人多到 Keso 周航等人也只能席地而坐。整段分享如果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为什么我们去年(2010 年)决定 All in 手机
尝试人工总结下他的论点和思考
1. 苹果在 2007 年重新定义了手机,意思是手机不只是拼硬件这个 “长跑项目”,而是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这个 “铁人三项”。所以未来的手机厂商不见得每一项都要很强,但必须是出生就练这 3 项的。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现在(2011 年)iPhone 定义的手机市场是极度蓝海,且苹果也才开始没多久
2. 我去年就说过,虽然被骂得很惨,但我今天还要说:手机会取代 PC 成为大众最经常用的计算中心,包括 CPU 等性能也会在不久后超过 PC
3.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刚刚开始,互联网最早指的是那几根网线,而现在互联网是一种观念: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也是为什么传统公司干不过互联网公司的原因,从思维方式上就不一样。比如电子商务对传统服装业的影响,过去一年只干 2 次活,春季订货会和秋季订货会。而有了互联网上下游随时都要订货,让整个行业的节奏改变了。比如在软件层面 iPhone 是 1 年升级 1 次,Google 1 季度升级 1 次,小米是 1 周升级 1 次
4. 建立一个活的与用户沟通的系统对于早期产品有巨大的好处,五十几万用户反馈的问题我们当周五下午 5 点一定能升级解决,直到小米 1 发布之前,已经坚持了周升级 49 次
5. 手机工业也要走过 PC 工业走过的路,PC 时代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人推出一个性能打折但只卖 100 美金左右的机子冒个泡就消失了,手机时代也会有人这样做,但如果从 PC 时代的规律来推演(最终还是高性能低价格的产品当道,且毛利稳定在 15% 左右)所以山寨手机很快会消亡,我们只能走高性能低价格的性价比路线
6. 乔布斯当年 iPhone 一代发布会上那个三合一的图(iPhone =iPod+Phone+Internet)我认为是错的,因为手机首先应该是个电话,电话功能应该优先于工业设计和其他复杂有意思的功能,这也是为什么小米早期只聚焦在 CSP(通讯录+短信+电话)这 3 个场景的原因,后来的米聊其实也是来自于 CSP team 的业余项目
7. 之所以在早期定位 “发烧友” 人群,是当时针对 56 万 MIUI 用户做了个活动,简单说就是让参与活动的用户填写自己历史用过的手机,发现这些发烧友人群投票最多的手机原来就是当年那些街机,并不是冷门的某款机型,再调研发现原来街机是由发烧友决定的,也就是说发烧友对于一款产品的宣传推广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8. 好口碑其实就是超出预期,不是一定要做到 100 分,而是比用户对你的期待高出一点,所以要想有好口碑的前提是营销上千万不能吹牛吊胃口
9. 苹果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模仿学习的,比如它们从不做用户调研并且认为用户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它们又是天才,每次又能提供一个让人惊艳的产品,而我们自认为不是天才但愿意天天和用户泡在一起,其实完完全全是发烧友推着我们走。苹果走南坡,我们就爬北坡,苹果的那条路上注定只有它们自己。很多年后你们会发现,我今天说小米不是 “中国版的苹果”,其中当然有我们不想做不能做也做不了的原因,但等到那时候你们会发现小米跟苹果本来就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