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杨昌
19天前
从QQ空间到朋友圈,从知识星球再到即刻,我公开分享的时间,也超过10年了。但很多弯路,现在还会走。

最近,又有三条弯路,开始有点弄清楚了,今天记录下来:

1、把公开分享当成“做自媒体”

拿在即刻上公开分享为例,我最开始的想法,本来是study in public,想着即刻是AI讨论氛围最好的中文社区,就永费曼的方法把学到的AI相关内容分享出来。



但随着反馈越来越好,我开始有了“做自媒体”的感觉。

很多学完特别有感触的内容,因为担心反馈不好,也开始不分享了。看到些反馈不错(但其实与我无关)的内容和表达,自己也跃跃欲试,想参考借鉴,还想比个高下。

也经常盯着被关注人数看,涨到某些数据的时候特别开心,迟迟没有涨到另一个数据的时候特别沮丧。为此,甚至不惜面向平台、主理人的偏好写作……



直到最近,发了篇自认为绝对没多少人看的学习笔记,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一些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盲点,被指出后才后知后觉。

这一刻,我再一次感受到“study in public”的魅力了:不在于有多少点赞、评论、加精或者涨粉,而是又发现了多少知识的盲区,又把自己感兴趣的这个领域研究得有多透彻了。

于是我就想,后面只要学到很有感触,就赶紧分享出来,争取在同好的反馈中进一步精进。

2、内心深处有个“审判者”



分享过程中,我经常从内心深处听到“审判”的声音,它们告诉我:

这条帖子没有干货,这篇内容太羞耻了,这个分享有点装逼,这则想法会被看作傻逼吧~

如何降低“审判者”声音的影响,其实我去年就想通过一次。但随着自己被关注数越来越大,互关的行家越来越多,我又开始退回去了。



也是最近的那篇论文学习笔记,让我重新意识到,费曼学习法,就是解法:

把分享,作为自己学习的关键一环。每次学到个新东西,就及时用大白话分享出来,如果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媒体上有反馈了,就说明学到了。

因为是学习的一环,不是为了凹“老师、专家或者大神”的人设,我完全允许自己犯错犯傻。

有人发现错误并指出来是我的荣幸,有人想借题发挥攻击我也可以毫无包袱地坚决反击。

慢慢的,输出的心理压力,就小了很多。

3、过于关注负反馈



随着公开分享越来越多,吸引过来的人就越来越多。

这些人当中,不乏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审批者”,他们会用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我感到膈应。比方说,会有很多的伸手党,冷不丁的就过来索取一番。

其实,类似的跟学习内容关系不大的负反馈,经常能引起我情绪的波动。有时候,甚至搞得我不太想写内容了。



也是最近,一位朋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找我讨论。当我把自己抽离出来,从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分析这个困扰时候,我隐约找到了解法:

我公开分享,向世界发出我的信号,首先是为了用费曼学习法更好学习,其次是为了链接到真正的同频共振之人。

所以,我更应该关注的是,在分享过程中,我对自己和对研究对象,深挖得有多深,能激起多少同好的共鸣,然后链接到彼此。

除此以外,都是杂音。无论对方分贝有多高,无论对方咖位有多大,归根结底,与我无关。

———

最后,再次感叹一下公开分享的威力:

10 多年来,我最引以为傲的项目,我最满心欢喜的工作,都是公开分享促成的。

像搞学术一样专研,像费曼学习法一样分享,像52赫兹的鲸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

接下来的10年,期待自己,可以持续朝这个方向靠近。
1926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即友日记本

319914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