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ChatV
7月前
⭕ 卢曼的滚雪球

---

世人之所以称道卢曼
​不是因为他写了 9 万张卡片
​而是因为他出了 60 多本书
没有作品,谁知道他

​卡片是手段,作品才是目的
​但没有卡片积累,很难出这么多书
​所以卡片很关键
​写这么多卡片是日积月累之功
不是一时热情搞突击可以做到
​需要大量的时间
​还需要大量钱来养活他和家人
​毕竟他是一位有三个孩子的父亲
​而整天写卡片放收纳柜里是赚不到钱的

​看卢曼的生平履历
​他在 1966 年正式开始社会学家生涯
​这时候他已经 39 岁了
​在那之前,他一直做公务员工作
​有丰厚薪水,有剩余时间
​这两方面给他提供了客观条件
​而他也没有浪费这个条件
​一直利用剩余时间阅读、写卡片
​为他39岁去大学担任教职打下基础

​把业余做成了主业
​这样他就有条件在选定的专业领域
​时间更多,读书就更多
​读书更多,卡片就更多
​卡片更多,作品就更多
作品更多,名气就更多
​形成了一个滚雪球般的正向循环

---

卢曼之所以出名

1. 要宣传理念,最好的方式是讲故事,通过一个人,把抽象的理念具体化。

2. 找哪个人呢?在中国,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所以要找个“洋和尚”,挂上他的牌子,开讲堂,念洋经,吸引信众来听。

3. 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凯文·凯利的人生建议,纳瓦尔的宝典,都属于此类。

4. 那在笔记这块,找哪个洋和尚呢?当然要找这方面最有名的。于是卢曼就被选出来了。外国有名的人很多,记笔记厉害的人也很多,为什么是卢曼?一方面是卢曼确实做得好,另一方面网友很早就给他建了网站,还有 zettelkasten 论坛,还有大量独立博客写的文章,所以他就成了笔记达人的代表。

5. 卢曼出名,不仅是因为笔记或者社会学研究,更是因为传播,他的故事被人反复讲。对于做内容来说,不发表,等于零;对于做品牌来说,不讲故事,等于零。做了再多事,不讲出来,别人不知道。

6. 中国学者,大多都有记笔记的习惯,包括卡片笔记的做法,只不过做得不像卢曼那么极致。我上初中时,认识一位从上海归乡隐居的老教授,他就有这个习惯,出去讲学,会把路上看到的景物用素描本画下来,平时有几大橱柜的白卡片,每天都记日记,每年一本。我从小喜欢记笔记和日记也是受他影响。

---

👉 更多精华帖:m.okjike.com
2321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笔记交流站

6908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