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ChatV
10月前
⭕ 做运营,不能把人看作人

---

一个人,不看作人,那么看作什么?

看作一个多种身份的载体。

假设你运营一个社群,或者开一家店卖货,有 1000 个会员,我们通常把他们看作 1000 个人。

假如你有一台神奇机器,可以扫描每个人的人生,然后给每个人打上身份标签。

比如小 A,身份标签有 “女性、80后、女儿、妻子、宝妈、大厂 HR”,简单列几个身份标签,那么小 A 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 6 种身份叠加的载体,可以认为是 6 个人。

---

当我们看小 A 时,首先看到的是身份,不是多种身份,而是与自己关系最大的那个身份,或者说由我和小 A 共同存在的系统赋予的那个身份。

比如我是产品经理,和小 A 都在某厂工作,小 A 有多种身份,但在我眼里,她就是某厂的 HR,这个身份与我有关,她的这个身份,以及我的产品经理身份,都是某厂这个系统赋予的。

当我只看到小 A 的 HR 身份,就容易忽略她其实还有其他多个身份。身份是表面的。当我们说看不到某种身份时,到底在说什么?

说的是:每一种身份背后,都对应着相应的责任、相应要做的事、相应的权利、相应的弱点、相应的需求、相应的麻烦。

---

假如我的社群有 1000 人,平均每个人有 5 种身份。一种视角是把他们看作 1000 人,一种视角是把他们看作 5000 个身份。

在后一种视角下,社群成员的需求就多起来了,更细分了,更具体了,这意味着社群运营者可以卖更多产品与服务了。此外,社群运营者可以设计的活动、可以创造的关系、可以对接的资源也更多了。

---

上面说的是身份标签。身份是外在的,是外部某个系统,或者说某个组织赋予的,原生家庭、小家庭、部门、公司、小区、城市、国家,都是一个个系统。你处在不同的系统中,才有不同的身份。离开了这个系统,身份可能就没有了。

比如:本来我在某厂当产品经理,但是辞职了,改行到某团送外卖了,那么这个时候,我失去了某厂产品经理这个身份,但多了一个某团赋予我的外卖员身份。

---

除了身份标签,还有兴趣标签。

身份是指向系统的,兴趣是指向活动的;身份是束缚的,兴趣是自由的;身份关系到利益,兴趣关系到快乐;身份是相对稳定的,兴趣是相对易变的。

兴趣以工具为中介,指向活动。比如书法爱好者,是兴趣标签,书法是活动,笔墨纸砚是工具。兴趣离不开活动,不读书,就不是真正的读书爱好者;活动离不开工具,读书就需要纸书、阅读架、笔、电子书阅读器、笔记软件等工具。

除了身份标签和兴趣标签,还有能力标签与资源标签。精通编程是能力标签,会做财务报表是能力标签,家里有 1000 亩果园是资源标签,小红书有 5 万粉是资源标签。

兴趣离不开活动,能力离不开活动,两者的区别是,兴趣通常是悦己的,为了自己快乐,能力通常是利他的,用于服务他人。

除了这四种标签,还有更多维度,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能用好这四种维度,不管是做社群还是卖货,都会更顺利。

---

当我们看一个人,看到的不是一个模糊的整体,而是由身份、兴趣、能力、资源等诸多细节组成的人,那么对这个人的了解就会更深,更理解他的需求,以及需求中的独特性。

但这些无法用眼睛看出来,一方面,眼睛只能看出一部分,另一方面,你可以一对一了解十个人,但无法一对一了解一千人甚至几万人。

这就要借助上面说的“神奇机器”。问卷、投票、网页 cookie、链接统计、点击行为统计、爬虫、输入法词频,都是一个个“神奇机器”。

“神奇机器”也只是工具,我们最终要的不是机器,而是机器采集的数据。数据才是运营的眼睛。

---

评论区一位即友说:不喜欢把人当作机器的表述。

回复如下:

1. 哪里“把人当机器”了?文中说调研需要借助“神奇机器”,不是把人当机器啊。

2. 当我们直接看一个人,只能看到一个人作为自然人的一部分。

3. 作为自然人的另一部分只能到医院里通过机器设备看出来,比如哪里血栓了、哪里结石了。

4. 我们无法看到一个人作为社会人的诸多身份,正如要借助机器看清“内脏”,也需要“机器”来看清身份。

5. 标记身份、兴趣、能力、资源,根本上就是为了深入理解需求的。

6. 需求,不是你直接能看到的,而是跟身份密切相关的。假如你都不知道小 A 是宝妈,你怎么理解她作为宝妈的需求?

---

👉 更多精华帖:m.okjike.com
87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运营的日常

112945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