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小马宋
5月前
我创业三次,这一次活过了第八年

2016年2月29日,一家叫“几件事”的公司,悄然开业。办公室就在北京朝阳区三元桥南天元港中心。

因为那年的29号,恰好是周一,但这个日子选得不好,八年过去了,我们只遇到了两次公司周年庆。

办公室是借朋友王辣辣的,和我们一起拼办公空间的还有一个朋友,叫李洋洋,她的公司叫洋洋得意,今天是抖音上几百万粉丝的大V。

客户嘛,一开业就有了一个,就是今天的得到APP。因为过去两年免费帮罗辑思维做了一些事,也是罗老师和花姐“有情后补”,在我做公司的时候,第一个主动提出来跟我们合作。

算起来,这是我第三次创业。

我的第一次创业,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我们是承包制,这是我小时候非常熟悉的一种创业方式。

2003年,我在《经济观察报》的前同事跟我说,她跟《财经时报》已经谈好,要在那里独立创办一个地产栏目,以承包分成的方式经营,邀请我跟她一起做这个栏目。

我这个同事是一个业余诗人,从小家境优渥,丈夫也是国内赫赫有名的金融大佬。我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没见过世面,也没见过大钱,只是因为在经观的时候展现出一点创作的才华,被我同事发现,就想跟我合伙创业。

她负责业务,我负责内容,很快就搭起来一个草台班子。

《财经时报 》是联办的下属媒体,和它同一个体系的还有著名的《财经》杂志。这个地产栏目,我取名为《城市地产》。

后来我们招聘的记者,规格还挺高的,两个清华新闻学院的,一个是武汉大学毕业生。

这个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一个是靠《财经时报》本身的影响力,一个是靠我同事强大的业务BD能力,我来做内容,就是看人下菜,除了一些行业文章,主要是卖广告和软文。

所谓软文,是媒体行业的专有名词,就是收费而发的文章。

《城市地产》栏目甫一开张,我就从我前东家(某地产广告公司)拿到了一张50多万的合同。

我们跟报社是对半分成。对于当时的我,这些钱还是一笔巨款,是我平生以来分到的最多的一次分红。

不过,这次创业的主导者,还是我同事。我因为一年前答应她,如果她创业,我会过来帮她。

加上我在这里拿了不少钱,觉得自己有家底去折腾一番,追求我个人的理想了。

2004年,我就离开了报社,去了一家广告公司,追逐我的广告创意梦去了。

我的第一次创业,是个半成品创业。

相当于我自己加热了一包预制菜,很多事情都是我同事去搞定了。背后还有大报社撑腰,所以比较简单。

就是一个二道贩子,在卖一家媒体的的版面而已。

这可能不算是一次真实的创业,只是我拿了20%的股份,发挥自己的特长,跟一个朋友去搞了一次钱。

第二次创业,已经是8年之后。

那时我在广告行业做得有点精疲力竭了,寻思着还是离开这个行业吧。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线上技能分享网站——第九课堂。

关于第九课堂的创业经历,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我就不啰嗦了。

第九课堂是我相对正式的一次创业,在这次创业中,我是联合创始人。

我们拿到了真格基金、青松基金的前后两轮融资,我们创办了当时在线教育领域还算知名的一家公司。

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认知不够,没有太多商业经验,搞砸了也很正常。

这让我意识到,有很多时候,智商是不能替代经验的。

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创业之间,我去了暴风影音。

也许是我运气好,我的老板冯总在暴风影音上市前夕给我了一笔股份,在暴风疯涨的时候,这些拿到手的股份价值几千万。

不过,也算我运气差,由于各种原因,我最后并没有兑现这些股票,最终这笔“泼天富贵”清零。

2016年,我重新出发,创办了一家公司,我开头说过,当时叫“几件事”,后来改名为小马宋。

我读书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非常强大的“商人特质”。

我的老师以为我会成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我父母以为我会在一个大公司拿到一个铁饭碗;我自己认为我最不可能做的职业,就是商人和从政。

而我居然已经是第三次创业了。

让我自己也很惊讶的是,我第三次创业的时候,我已经40岁了,我那时却失去了对年龄的焦虑感,而我35岁的时候,其实相当焦虑。

在我40岁创业之前,我并不是一个有很高成就的人,甚至许多人炫耀的百万年薪我也从没有拿到过。如果要搬出一些数字作对比,我把40岁之前的成绩晒出来看的话,我顶多算是一个收入还好的打工仔。

所以我创业一直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有时候一年赚个一两百万,我就想躺平了,我觉得也挺好。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管理能力很差的人,我对赚钱又没有那么高的渴望,在创办小马宋的前三年,我只想安安稳稳过好日子,写写自媒体,不要那么累。

我当时只做企业顾问,不做咨询方案。公司前三年就只有2个员工,而且后来我们没有办公室,我们三个人几个月才见一面。

遇到一些客户要做咨询,我就说我做不了,当时我给华与华推荐了几个客户,都到他们那里去做了。

有一次,我陪我的客户去华与华谈业务,华杉老师跟我聊天,我说我管理能力很差,管不了一个很大的公司,之前也没做过咨询方案,这事我干不来,还是做个企业顾问,比较省心。

华杉跟我说,其实没什么是不会的,干着干着就干会了。

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我在想,我其实是在回避那些对我来说很难的事,而且这些事,未必是我不擅长的,而是我心理上有畏难情绪。

同时我也想,如果公司不能做大,跟着我创业的两个同事,也没有什么好的前程,那,还是要努力做大的。

所以,我决定将来,也要帮客户做一个咨询方案试试。

2018年下半年,我们接到了第一个需要做“设计、策略”的项目,费用只有20多万。我和我的两个同事一起,完成了这个项目。

经此一役,这家公司居然开挂了,我们陆续接到了一些小活,都是几十万几十万的费用。

2019年,我公司正式扩编,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学徒计划”,要找三个徒弟。(相关文章:《我招了三个徒弟,为什么是他们?》)

这三个学徒,后来有两位留在了公司。

其中一位同事,至今在我们公司,今天也是我们的一位项目负责人,他叫枪上花。

所以,在2019年底,我们公司扩编到6人。

那时候,我们公司还在一间仅有10平米的办公室。新来的同事入职后,感觉像是到了一家皮包公司,后来跟我说,刚来的几个月,他们就萌生退意了。

也是在2019年,我们接到了第一个完整的营销咨询客户,云耕物作红糖姜茶。这个案例后来被许多人转发,我们也确实为云耕物作找到了一条破局的战略。(相关文章:《洞察战略重心,进军红糖品类第一 | 小马宋咨询案例》)

云耕物作这个客户,我们当时的收费是80万一个项目。

就在 2019年年底,我们也收获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年度咨询客户,西贝旗下的满满元气枣糕。(相关文章:《满满元气枣糕项目复盘》)。

尽管2020年遇到了疫情,我们还是在年初谈下元气森林这个客户。

紧接着,半天妖找上门来。我们在封锁最严重的时候,从北京开车到济南,跟客户见面。

元气森林和半天妖,也成为后来我们公司的知名案例之一。

这属于被运气砸中,这两个客户都是在接受我们咨询之后快速起飞,尽管我内心知道,客户之所以快速发展,那主要还是客户自己的功劳。

但问题是,大部分人,都倾向于把客户的发展归因于他们招了某某某咨询公司。

在他们心中,营销策略非常厉害,甚至可以起死回生。其实呢,该死的都会死,该活的都会活而已。

如果说营销咨询真的在企业的经营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那就是我们助推了这个企业发展,而不是决定了这个企业的成败。

当然我也不排除,有被我们“起死回生”的少数案例,不过这种案例太少了,以至于我要忽略他们。

这是咨询行业秘而不宣的内情。

2020年初,我们搬到了今天的公司所在地,箭厂胡同22号,隔壁就是国子监。

2020年末,公司规模扩大了一倍,人数达到了12个人。

那时候,公司今天的基本盘就都有了,我们有三个合伙人,也就是当初的三个人。

我们今天所有的项目主理人,都是在2020年前加入的公司。

2021年,公司人数又翻了一倍,到了2字头。

2021年年度的时候,我们的业务合作需求,已经排到了第二年3月份,也有许多客户表示要继续续约。

以过去这几年的增速来看,我以为公司在2022年将会达到40多人。所以,我们在箭厂胡同租了一个大一倍的办公室。

但是,你也知道,2022年遇到了上海大封城。

整个3月份到7月份,4个月没有客户上门,我们被憋在帝都也不能出去。我也一度要算一算,如果公司继续没有客户的话,我们还能维持多久?

不过我也早就看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在2022年五一期间,重拾短视频,开始做抖音和视频号,以及播客。

那一年,我还写了一本书《营销笔记》,算是我的一系列自救措施。

这可以看做,我们为挽救公司业务做的事情,也许是因为解封了,也许是因为我们做的这些事,反正最后,我们的业务量又开始抬头增长。

有篇文章可以了解一些我们当时的情况:《任正非说寒冬将至,小马宋早在准备了》。

2022年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小挫折,但年底盘点了一下,我们还一点增长,就在刚刚放开防控的时刻,我们公司跑到三亚去开了一个年会(相关文章:《小马宋2022(一):公司经营》)。

那一年,其实很少有公司去三亚开年会了,因为大家业务都不是很好。

所幸,没有死掉。我们又重新出发。

2023年,我们变得谨慎了很多,我们也有一些新的动作,因为我听说过一句话:你只有努力奔跑,才能保持原地不动。

所以,2023年,我们继续推出了第二本书《卖货真相》,我们公司开始了每月初的案例茶话会,我们举办了第一期公司案例发布会,我们第一次招聘了专职的新媒体同事。

这就是我在年底写的那篇文章:《辞别2023:唯进化者无敌》。

所以,我们居然跌跌撞撞地,活了八年。

按照通常的创业公司规律,与我们同一年成立的公司,大概有90%都已经倒闭了(活过十年的创业公司大概只有2%)。

如果2026年,我们有幸还能在这里与大家汇报小马宋公司的业绩,我们将真正成为那个五十分之一。

我创业的初衷,也没有那么高尚,只是觉得打工没有意思,想自己做点事。没想到居然也做出来一些成绩,居然在八年后,还没有倒闭。

感谢各位朋友的陪伴和支持。
1640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创业者的日常

26338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