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红红葡萄
11月前
①《红书》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是在苏黎世的一家书店,那是一本精装版,书里有非同寻常的彩色插图,我用350瑞士法郎把它带回了家,这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也是出色的画家。每位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都会分享自我的一部分。自我反思是荣格的特点,这本书给我的体验,就像这位精神分析学家自我诱导的幻觉之旅。最近在微信读书阅读他的中译本,这个版本中编辑额外提供的信息对初次阅读荣格的读者会很有帮助。他了解人类,尤其是他自己。找回一点孩子般的好奇心,就能在荣格的作品中找到乐趣,剥离多年来塑造了今天的自己的观念。如果不喜欢在无意识的网络中寻找错综复杂的联系,很可能觉得这本书是精神病的症状。

②《地球》读一本科学著作是想了解过程,而不是谁给我一句结论。看过同名纪录片,所以阅读之前我猜这本书是讲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当我读到碳排量计算那段,作者第一句形容阿累尼乌斯身材魁梧,第三句形容他体重将近100公斤,这位科学家将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气候的变暖效应联系在一起,可是从这本书里我除了看到他很胖,对阿累尼乌斯方程一无所知,也没读到他是如何发现二氧化碳含量的倍增将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这跟百度百科有啥区别。

③《君主论》看的拿破仑批注版,这些批注是否出自拿破仑之手我不确定,历史真相总是滑稽的。活在21世纪的我从未感到马基雅维利的言论有多么震惊,让希特勒、墨索里尼、拿破仑趋之若鹜的原因,有无可能是因为马基雅维利的著作中一口一个段子的风格,在那些年代正适合吸引注意力不集中的领导人。比如《论李维》 中:“如果你总想在一个大多数人都不是好人的世界里扮演好人,你的下场就会很惨。因此,统治者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停止做好人。” 本就无情的野兽们读到这样的段子能让他们对自身行为心理自洽,所以政治家们反复阅读《君主论》也是一种心理疗愈行为。他们是否误读马基雅维利的本意,他们像是会听反对意见的人吗?人家需要的是合理化行为。在阅读不同版本的历史传记中,我还记得一个情景,1529年初,托马斯·克伦威尔正在阅读《君主论》消磨时间。他手上的一定是手稿而非印刷本,因为第一版《君主论》是在三年后出版的。有人问小书里都写了些什么,克伦威尔说:“几句警句,几条真理,没有我们不知道的。” 最后一句是我杜撰的。历史嘛,谁流传最广,谁就变真理,我也插一脚。

④《诊疗椅上的谎言》羡慕亚隆教授叙事的才华,这位受人尊敬的精神病学家,也是一位有文学天赋的作家。虽是一部虚构小说,却显而易见地描绘了心理治疗实践中出现的丑闻,治疗师所面临的困境,最引人入胜的是,我看到了心理医生为他人解决问题时,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渴望。除了亚隆教授,想不出还有谁能细致地为我展示这一切。

⑤《师从天才》科学研究,探索未知,很多时候直觉才是最重要的。很多问题根本没有书可以圈出答案,因为写书也是寻找答案的过程。解决重要问题,建立高效团队,坦然面对模棱两可。知道越多对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越能泰然处之。

⑥《朝圣》道路是为每个人准备的,这是他的观念,没有天选之子,每个人都是被选中的。保罗·柯艾略记录的个人旅程有他故事里常见的神秘元素,语言也总是简单直白,内容却非常丰富。他说正是在这段朝圣之路中学会了用简单的方式进行交流。这也符合他捍卫的写作理念:任何人都能够理解他所传达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很少有作家是成功的。沉浸在他简单而不可思议的故事中,并能从中用另一个视角看待日常生活,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故事。保罗·柯艾略强调活在当下和追求梦想的重要性,这一点具有普遍性,任何曾经迷茫或对人生道路感到不确定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吸引读者进入一个充满魔力和奇迹的世界。这个故事很像作者自身精神之旅的写照,书中所传达的追随内心、追求梦想的过程与作者克服困难、找到人生目标的经历如出一辙。人得去走一遭,回到原点才能看见本就触手可得的珍宝。

⑧《莱博维茨的赞歌》能上升到文学层面的科幻小说都有一个特点,用想象中的未来世界这面镜子审视当下的生活:人性的本质、存在的意义、善与恶的永恒冲突、传统与新知的碰撞、以及生命终将走向死亡的痛苦。很多科幻小说家都会选择忽视宗教,米勒却选择从宗教的角度看待人类的故事:受难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伊甸园,也永远不会有伊甸园。承认生活充满痛苦,承认人类是有缺陷的罪人,承认正视这些现实的重要性。

⑨《二战各国战地饮食传奇》人如其文吧,这么有意思的选题,换个有个人见解的人来写就不会是现在只会用史料堆砌死气沉沉的文字了,作者只会复制粘贴似的。
47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读书会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