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子久
9月前
一文讲明白:什么是底层逻辑?什么是顶层思维?

很多人经常会听到“底层逻辑”、“顶层思维”这两个高大上,却又晦涩难懂的词语。

如果你听不懂,那么这篇推文,会帮你彻底揭开它们的面纱!

一、什么是底层逻辑?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大家一致认可的、对底层逻辑的解释。

目前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最根本的规则,是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神秘存在。

第二种:是指一个事物,内部的一种运作模式。

以下这些,是大佬们对底层逻辑的理解:

1、查理·芒格:“在生意场上,有一条很有用的老规矩,分为两个步骤:
1) 找出简单基本的原则;
2) 严格遵循这一原则。”

2、《原则》的作者瑞·达利奥(Richard Dalio)这样说:

“万事万物的运行,都依赖于潜藏在深处的法则,亦即一系列的因果,决定着世界的方向。

如果能探查到因果关系,尽管不能探查到所有的因果,哪怕能探查到绝大部分的因果,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拥有了开启这个世界宝藏的钥匙了。”

这些观点和意见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一种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基本运行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所谓的底层逻辑。

1、底层逻辑的例子

底层逻辑是既看不到,也摸不到。如果不是深入其中,也无法感知。如果没人跟你说,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背后的逻辑。

第一个例子:互联网行业的本质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在线上的某个场景,通过提升效率,获取流量,再靠流量赚钱。

比如,滴滴打车最大的价值,就是提高了撮合司机和乘客的效率。

当司机端供给稳定时,滴滴想要进一步提升业绩,就需要更多地获取用户以及和用户的持续的回访,获取更多的流量。有流量才会有订单。

不仅在打车平台,在抖音、视频号等内容平台也是如此。

第二个例子:连锁行业

奶茶行业有个蜜雪冰城,在全国已经有10000多家门店了。

蜜雪冰城的估值比喜茶高很多,这个应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就像蚂蚁打倒了大象一样,让人很难理解。

蜜雪冰城品牌方是靠什么赚钱的?
靠卖奶茶赚钱吗?

是的,但这只是表面。

蜜雪冰城品牌方赚钱的底层逻辑,是做供应链。那一万多家门店本质上是奶茶原料的销售点。

从这个底层逻辑出发,你会发现,很多连锁品牌都是一样的,只是提供的产品不同而已。

一个品牌一旦有了几百家门店,有了后端供应链,之后加盟的门店不管是一百家还是一千家,边际成本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

也就是服务一百家门店,公司需要五十人的话,服务一千家还是五十人一样可以承受得住。

这里有个前提是加盟,不是直营。

直营的连锁品牌边际成本随开店数量增加而不断增长,一旦遇到风吹草动,抗风险能力特别弱。

国内餐饮连锁超过一千家规模的品牌不多。就是因为这个底层逻辑不太好理解,且理解后不太好落地,供应链的打造没有个几年的功夫很难跑通。

最后用简短的话汇总一下餐饮连锁的底层逻辑:

通过控制上游供应链,形成成本优势,然后用低价策略,海量开店的模式,在每一个线下门店“倾销”产品。

第三个例子:房地产的底层逻辑

房地产原来的底层逻辑,是政府把土地卖出去,老百姓拿钱买房子,从银行贷款,就形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循环。

具体就是政府卖地,地产公司建房子,银行提供钱,老百姓买房子,这样促使社会的循环。

现在出现了什么?

房价太高,老百姓手里没钱买不起,房子卖不出去,银行不给地产公司钱。

而且政府也不能老是卖地挣钱,政府想要从房产税挣钱也难了。

房地产公司贷不到钱,老百姓买不了房。

也就是现在房地产出问题出在这,这就叫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

二、什么是顶层思维?

顶层思维则的意思是,从事物的核心原理出发,把大的问题拆解成同质的小问题,用积极的姿态去寻找解决方案。

再将目标与现状连接,找到其中的必然步骤,然后列出次序一一落实。

简单来说,就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一个框架式的思考。

它与底层逻辑的最大区别,在于观察角度的改变。

用电脑专业术语来说,“顶级思考”一词被称为“递归思维”。

什么是递归思维?我们先听个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故事是什么呢?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什么呢?
……

除非讲故事的被打断了,这个故事可以“无限”讲下去。原因就是“故事”嵌套的“故事”就是“故事”本身,这就是语言上“递归”的例子。

从上面的递归事例不难看出,递归算法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

1、必须有递归的终止条件。

如老和尚的故事一定要在某个时候应该被打断,可以是小和尚听烦了叫老和尚停止,或老和尚本身就只想重复讲10遍等;

2、过程的描述中包含它本身。

当一个问题蕴含递归关系且结构比较复杂时,采用递归算法往往比较自然、简洁、容易理解。

这就是递归思想的基本思想,递归思维来自计算机设计算法的一种基本而又重要的思想。

通过函数调用自身将问题,转化为本质相同但规模较小的子问题,是分治策略的具体体现。

那如何理解,递归思想,可以看作我们人生的“顶层思维”呢?

就是把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最终把整个大问题解决。

我们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按照递推的思路,从下往上一点一点的做。

今天要像昨天一样去做昨天的事;我的前任是怎样的,我就是怎样的。

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随机思维”。

它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一叶障目,把自己困在一个效率低下的小范围内而不自知。

而顶层思维,就是从核心原则入手,主动寻求解决之道,把目标和现状联系起来,找出必经之路,列好先后顺序,逐一实施。

A、有或没有顶层思维的差异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名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那么你的随机思维就会变成:

1、寝室里没人想当舍长,只好抽签决定谁当舍长;
2、二年级时,一位外籍教师的到来,使我对西学史产生了兴趣,并研究了一段时间的史书;
3、到了毕业前,他发现好的公司都需要实习经历,便开始向亲朋好友们打听有没有实习的机会。

每一次的行动,都会因为外界的契机而引发。

而一名拥有顶层思维的大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大概会这么做计划:

1、实习是求职的必经之路,因此大二和大三暑假一定要安排实习;
2、大学是一种发现自我的历程,理科生应该加入诗歌社团、戏剧社团等社团活动;
3、在学生会、班级或宿舍里担任一定的职位,可以提高组织和协调能力;
4、为了避免近亲文化,结交朋友时不要局限于同乡或同班同学。

很明显,在同一所大学里读了四年书,上面提到的两位同学,在毕业后得到的机会肯定是有差异的。

B、如何运用顶层思维?

看看这个例子:英图书馆建了一栋漂亮的新楼,准备整体搬迁过去。
但你知道,书很重,还这么多,搬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有人估算,做这件事要花350万美元,好大一笔钱。请问,如果你是馆长,怎样用尽量少的钱,把海量的书搬到新馆去?

雇更便宜的人吗?发动所有员工及其家属?要求新馆建设者承担这个义务?

在“搬书”这个固有的思维模式下,可能很难找到更好的方案。

拥有顶层思维的人,他可能会这样做:

有位年轻人对馆长说:我来帮你搬,只要150万。

年轻人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

年轻人从“搬书”的思维模式——整体搬书,拆解成每次搬一本或几本书,转换为“还书”的思维模式。

结果花了不到一个零头,可能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你看,同一件事,思维模式不同的人做,效果也许就截然不同。

三、学习底层逻辑和培养顶层思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客观存在的规则,记得有部电视剧里说过——“天道,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

底层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思想、想法而发生改变,就像一颗石子不会因为希望它变成金子它就会变成金子。

客观世界,是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的。

反之,主观世界是可以为人的意志所转移的。

学会看透事物的底层逻辑,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而不被表象所迷惑,顺着本质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自觉跳出自我视角经验主义的思考方式,培养自己的“上帝视角”洞察事物,找到规律,找到方法。

教父中的经典台词,大家应该很熟悉了:

“那些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了一辈子都看不懂本质的人,注定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26131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优质长文分享会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