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杨昌
4月前
我最近越来越感觉到,保持长期稳定输出高质量内容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创作者要足够自私。

这里的自私,就是字面意思上的自私,完全不需要打引号。

以我自己为例,因为大量分享拿走即用的 AI 干货,不止一次被人说成是“互联网活菩萨”。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真正支撑我分享下来的,其实是“study in public”的私心。不信的话,看完下面的内容,你就有数了:

一、为什么非得study in public

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被人点过:“如果你把know-how 都分享出来了,那你的老板、合作伙伴还需要你干嘛呢?”

但真实情况却是,生成式AI是发展得极快的领域,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技术和产品,那么24小时盯着也不一定跟得上。

1、

这个时候,如果还自以为是地闭门造车,只怕会被甩得远远的。

就好比,当你还在为GPT-3.5的使用效果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外行拿着 GPT-4 就能轻易干出你的成绩了。

但如果你愿意把不涉密的内容,分享到合适的地方,就会有很多使用GPT-4 的同好忍不住提醒:“快吃点好的吧,用 GPT-4 ,他就不香吗?!”

2、

至于“懂行”的人,会不会因为我的分享,而造成了对我的威胁,我倒是一点儿都不担心。

因为AI 2.0 还在极其早期的阶段,要想把AI 使用技巧变成生产力、变成利润,需要极其优秀的产业配套、组织配套和资源配套。

坦白讲,先且不说对方能有多擅长逆向工程,就算是把我自己,从现在的环境中丢出去,也100%干不出相应的成绩。

3、

黄钊老师曾说,认知AI这一波是“多少年一遇”的机会,其实会决定我们的心态和做事方式:

从赚快钱视角看,可能是1、2年一遇的机会,那就得赶紧去做;从产品视角看来说,类比十年前的移动互联网,是十年一遇的机会,那就很卷、很急的去发布产品;

从行业视角看,至少是类比互联网的,25年一遇的机会,不妨当作这辈子的“最后一仗”;从人类社会视角看,这是几百年一遇的机会,那就不急,慢慢来。

我也快 30 了,又不太擅长赚快钱和搞产品,那就从行业视角去切吧,争取再健康工作个二三十年。基于这样的预期,在生成式 AI 发展的前几年,我最想要干的就是通过 study in public 把基本功打好,把业务踏实干好。

二、我的自私是如何为创作保驾护航的?

1、渠道选择,只发能带来有效反馈的

不少知识星球相中我的内容,专门请我过去当嘉宾。可一旦发现这个星球带不来有效反馈,我会马上停止分享。



也有不少朋友劝过我,要去小红书、微博等流量平台上分享。

但亲身经历告诉我,流量越大,往往不相干的大笨蛋也就越多。

我对他们的情绪和偏见不感兴趣,也不擅长快速把流量变现,所以不发也罢。



还有朋友劝我也去 Twitter 上发发,毕竟上面懂 AI 的人不少。

但看看中文 Twitter的评论区,还是有点望而却步了。等哪天有余力发英文 Twitter 了,再说吧。



目前最满意的两个渠道:

第一个是即刻,因为高质量的 AI 同好确实不少,讨论也更多聚焦在 AI 本身上;

第二个则是朋友圈,因为如果是我主动加的对方,说明我足够认可对方,而如果是对方主动加的我,那说明对我也有一定的认可度,相互有点认可,更有可能促成高质量沟通。

微信群我自己也建了 3 个,非技术 AI 从业者的、深度长文 AI 的、学习 agent 的。但只作为我主题学习的一个补充,没打算多用心经营,更不打算搞付费服务。

2、不友好的互动,一律拉黑

虽然即刻和朋友圈里的网友,已经算中文互联网上质量偏高的了。但仍避免不了,会遇到非常多不友好的互动。



比如,即刻上还是有部分“聪明人”,喜欢跑到帖子下面「随地大小爹(味)」、喜欢在评论区没有边界感地「抖机灵」。

遇到这些不友好发言,我一律拉黑。即刻的拉黑功能,设计得非常巧妙,因为在拉黑的同时,我跟对方所有的互动都会清除。



再比如,即刻和朋友圈里,还有一小批“taker”,也烦得狠。有的人压根儿就不熟,却一上来就问东问西。我不是说不能回答问题,而是说大家是公平的交流,而非单向地索取。

就这么说吧,以电视剧《繁花》为例,在我这里是 5000 块的阿宝,我不介意你拿去变成 500 万块的宝总,但你至少得给我个 200 块的陶陶。

很多人连给出 5 块钱的“小江西”的诚意都没有,就这么把手一伸,我是不会理会的。

当然,还会有孔雀型的人一上来很热情,明里暗里都在提示说会给到 5000 万的李李。但聊到最后发现,对方能给个 5 块钱的“小江西”就顶天了,却一直要求我交付出500 万块的宝总。前些年,我还是很容易被这种小把戏套路的,但如今,还是省省吧。

对待 taker,我没那么雷霆手段,但也会默默给 ta 打上“taker”标签。背上这个标签的人,后续有什么找我帮忙的,我一概装聋作哑;我有啥优质资源要搞免费分享的,也不会让他们通过申请。

3、为取悦自己而创作,到底有多爽?



一两年以前,我还特别讨好和特别不擅长自私的时候,每次“无私”分享,都会招来不少不友好的互动,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消耗。

现如今,我是能拉黑就拉黑,能备注 taker 就备注 taker。于是乎,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剩下的,全是有效的反馈,带来的,都是滋养。

美滋滋。



甚至在工作中,我都开始以取悦自己为主去创作了。

比如最近收到个AI调研的需求,按照以往的做法,我会完全基于需求方的框架,一板一眼地去调查研究和撰写报告。

但这次,我基本上摒弃了之前的做法。明确需求和 DDL 之后,我就把框架一丢,然后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去study in public 了。

这就导致了,虽然需求比较急,但我全程没有以往的紧绷,也没有对满足不了需求的担忧。我就开开心心地去调研、去总结、去交流,直到最后几天,再回过头来按照约定的框架整理内容。



上个月从北京出差回来,不幸感染了流感。

搁在过去,我铁定得在家里躺几天。但这次,我很快就恢复如初,啥都没耽误。

后来老婆跟我讲,这大概是因为这几个月我干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在“旺”自己,导致身体也变好了。

“旺自己”这种事,对我来讲还有点陌生。因为我当了很多年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员工,最擅长的就是压抑自己的需求,以及试图讨好别人。

但事到如今,我已清楚:对于我这种人来讲,想要真正行稳致远,靠的不是委屈讨好,而是坚定地“旺自己”。然后,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在正常交流合作的氛围中,争取帮助到他人。
2533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AI探索站

66946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