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利一本好书。
我中学时单纯因为喜欢文字,读完了余华的作品,但思想和阅历都不足以理解这些作品,只知道是描写苦难的故事,老家在农村,又特别爱听一年见一次的婆姨亲戚聊八卦,东家爬墙,西家打架,哪些家又因为历史原因有着不可言说的仇怨。
所以不至于怀疑这些苦难的荒诞,但初中时只能隐隐看到余华作品里的关怀。
更进一步理解,是去年又把他的作品翻出来全部重读了一遍,这次能读到《活着》里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的友情。像余华本人说的,福贵让他相信,生命是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更震撼的是再读《在细雨中呼喊》,那种楚楚动人的悲伤与哀悼,无所不在的心灵的张力,那种超越孤独感的历史叙述视野。它不再只是我中学时读到的一个少年的成长史,不再仅仅是揭示人性黑暗面,性压抑、家庭扭曲。更不是美文里所讲,一个人的成熟,是学会享受孤独。
我完全认同李健说的,《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最好的作品。
我尝试把这本书送给了有同样生活背景的表妹看,妹妹看完一脸懵逼,我特么怎么一点没理解它的伟大。哈哈哈哈我突然意识到妹妹是个会造机器人的工科生。于是反手给她下单了一本毕飞宇的《小说课》。
天资聪颖如我妹,说她读完以后都get到了,我才意识到严肃小说的鉴赏稍微有点门槛,但这个门槛并不高,一定的生活阅历加上自己的感受力就足够了,阅读是一个很私人的体验。如果想更进一步的了解经典小说的精妙之处,真的建议可以读一读毕飞宇老师的《小说课》。
这本书是毕飞宇在清华北大南大等高校上课的讲稿,语言非常幽默生动,类比也非常有趣。
随手给大家摘几句:
1、《水浒传》里林冲和李逵是两个极端,李逵体现的是自然性,林冲体现的则是社会性,这两个人物是最难写的。写李逵考验的是一个作家的单纯、天真、旷放和力比多,它考验的是放;写林冲考验的则是一个作家的积累、社会认知、内心的深度和复杂性,它考验的是收。施耐庵能在一部小说中同时完成两个人物,哪怕算不上伟大,最起码也是一流。
2、 在我看来,描写派对最好的作家也许要算托尔斯泰,他是写派对的圣手。在《战争与和平》里,在《安娜·卡列尼娜》里,如果我们把那些派对都删除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小说的魅力会收到削减。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想说,派对其实很不好写,场面越大的派对越不好写,这里的头绪多、关系多、很容易流于散漫,很容易支离破碎。但是,如果你写好了,小说内部的空间一下子就被拓展了,并使小说趋于饱满。
3、 鲁迅和卡夫卡很像,但两人又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这里:卡夫卡在意的是人类性,鲁迅在意的则是民族性。——这里头没有高下之分。考量一个小说家,要从它的有效性和完成度来考量,不能看命题的大小。
4、 中国现代文学整体上是幼稚的,这个幼稚体现在一个文学逻辑上:只要你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你的所作所为就拥有了天然的正义性和真理性。这是隐藏在中国现代文学内部的巨大肿瘤,非常遗憾,这个巨大的肿瘤到了中国的当代文学依然没有被切除。
瞎聊几句,就酱紫吧,我继续打工去了。哪怕是不为了读文学,把它当成一本开智的书来读也很好。最好的知识付费,都在大师的书里,还特别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