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趣的义乌厂二代观察》
昨晚和几个厂二代朋友聚会,大家都是做跨境/外贸为主,之前也有很多年国外生活的经验(并不是最typical的厂二代画像)。一顿饭吃出了无数有趣的共鸣:
1.都在“有钱”和“没钱”之间反复横跳。一方面每个月领着4000-5000块钱的工资,每天为没法给员工请客、自己没钱垫进项目里、没钱应付业务社交焦虑,另一方面又在积极安排过年去哪个国家玩、新家要怎么装修。“金钱”在他们心中,成了一个伸缩弹性很大的度量衡。
2.都在有意无意地和父辈划清界限。不管是自己另起一个新项目,还是在父辈原有的生意上另起一个部门,都无比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在证明自己的价值前,大家都是迷茫、焦虑、无助的,会要度过一段极其挣扎痛苦的探索期。
3.出国是一个例行公事的行为。因为都是做外贸/跨境,如果要起一个新项目,要去国外考察;业务板块拓展,需要去国外开展会、地推;偶尔也给自己一个出国游放松下,顺便考察下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出国并不是一个很fancy的行为,夹杂着大家对“外面”的向往,和“或许那里有更多商机”的期许。
4.一边手握好几个项目,另一边又在为最琐碎的事儿操心。坐下来第一轮自我介绍,大家会说“我在做xxx”,但是聊开了就会发现,每个人还有在推进不少其他事。一边把控不同项目的方向和进程,一边又在为打发来厂里检查的各种官员、应付员工的各种诉讼等杂事操心。
三个多小时的聊天,每个人都在认真了解别人做事的细节,看看自己有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自己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到别人,有什么合作可以推进。三句话不离业务,聊天中没有任何对谈钱的敏感和崇拜,对他人的业务方向也不轻易提建议,只是倾听。
愈发深刻地感受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仗要打,都有自己的课题要完成。不随意地说“你为什么不...?”“你应该...”,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有些情况下,是对他人最好的尊重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