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落幕,中国工厂开始走两极分化
一类我们称之为“传统工厂型”还是固守陈规,死盯着自己工厂硬件设备投入、产品成本、工人成本,忽略了渠道的重要性,营销的重要性,甚至忽略了用户需求。还有一类则向“贸易型工厂”和“品牌型工厂”转型,主动拥抱变化,活跃在新渠道和用户打成一片。
我接触过不少深耕了20年以上一个行业的工厂人,有时候极度聪明和极度盲目就是一念之差,有些“老的工厂人”不在乎所谓的线上线下新媒体新流量阵地,但确口口声声说很懂用户,然而现在的用户在哪里已经变化了,在抖快红哔知陌,他们在看什么,喜欢什么,如果你不成为这些平台的“一分子”又怎么会知道他们的喜好然后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触达转化呢
实话难听但是不无道理,中国制造只有1%不到是光凭借产品就有“铁饭碗”的,其余的99%都存在同质化问题,必须主动获客,主动竞争。
所以我们发现,一些注重直播、注重老板IP建设、注重网络社媒,结合了一些扫码送礼等等方式的展会人气爆棚,而对这些不感兴趣的工厂展位,客户也寥寥无几,你的外贸老客户过来不一定是专门来看你的,也有可能是寻找“备胎”的,在目前的贸易市场“忠诚度”比黄金还稀缺。
用户变了,用户选择把“信任”交给别人的“参考因素”也变了!我们南京一位做高尔夫用品的亚马逊大卖告诉我,现在不管你在TK还是FB等平台有个几万或者更多粉丝,把账号主页打印贴在展位前面,老外的一些采购商就觉得很“牛逼”,“信任背书”直线拉满。
“传统工厂思维”一定要向“贸易型思维”转变,讲白了就是要关注渠道和用户,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产品”,否则就容易“走极端”,我真实的见过一个身边的案例,一位多年的母婴人,为了打造“匠心产品”,到北美进口木材,请法国设计师设计,光上漆就要好几遍,每一个环节实打实的费工费料,耗时多年做了儿童的一款座椅,成本就要两千多人名币,原本信心满满觉得上市就会爆的产品,最终半卖半送只售出了几十件。最后处理的时候只能当废木头卖。
同样,“贸易型思维”再向“品牌型思维”又更上一个新台阶了,下一篇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