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曲凯
8月前
我的成长其实是伴随着几个平台而来的。

最早起步是当年的校内网,我开始学习如何自我表达以及观察读者的反馈,然后写了一篇爆文叫《我与董小姐》,依稀记得有几十万的阅读,在当时的校内网应该算是比较现象级了。

因为这篇文章,我认识了一大帮当年活跃在校内网的积极分子,这里面有的人后来做了作家、媒体人,也有的人把公司做上了市,还有一个人后来给我发过好几次消息。

他说:“有个新网站叫知乎,你一定要去试试看。”当时知乎还是邀请制,他反复游说下我就去了。

那时候我还在美国读书,但我通过知乎看到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最核心的那批人,亲历了最早那两年的发展,这后来也成为我毕业回国最核心的动力之一。甚至包括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微博发私信,给人发我的知乎链接找到的。

(以及我在这个时候已经在 36kr 上发过几篇文章,后来几年我又间歇的发过一些文章,包括最早的 YC 创业课的系列,所以 36kr 也是一个对我有助推的平台。)

再后来就是公众号平台,16 年开始做 42章经,其实当时已经不算早了,但好在有之前的积累也算做起来了。

但再之后这几年,其实还是错过了抖音等视频平台的机会,也选择性放弃了小红书、B站等平台,直到今年开始新做小宇宙这个平台。

所以总结下,一切的开始是校内网的一个意外,成长期是在知乎,真正的成熟是在公众号。

那我讲这么多想表达什么呢。

第一,上面这些看似有很多意外,但其实都是一种必然。

平台出现的时间是个科技发展的必然,我自身成长的速度和与平台的适配又是一种必然。最终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依托于几个平台,并且被某几个事件助推的,这些平台不一定是互联网平台,也可能就是某个工作、某个公司的机遇。

(比如我当年分别在三家咨询公司实习,其中我成长最大,至今都对我影响巨大的,就是其中的三四周,因为那三四周当时带我的人突然辞职了,所以我被拔到了一个全职的位置来对结果负责。)

第二,我发现平台上总是有两种人,原生土著和外来入侵物种。

原生土著就是最早用这个平台,从零成长起来的那批人,外来入侵物种就是从别的平台跳过来的。比如我就是知乎的原生土著,但我就是小宇宙的外来入侵物种,我可以两个月的时间在小宇宙做到将近 1 万粉丝,这不完全取决于能力,也更取决于积累。

所以,你要有所成,就要分清你在哪里可以做原生土著,在哪里可以做入侵物种,其他的时候你就是平平无奇的参与者。

要做好原生土著,大概率是要带着之前的一些积累,在很早期加入一个新的平台,所以我经常讲,每个人都抓不住自己面前的第一个机会的,因为你还没有足够的积累,你甚至可能都识别不到那个机会,然后大多数人可能第二个机会才有所小成,才有觉知,然后如果运气好,还能遇到第三、第四个机会,那就要早点去用力抓住。

作为个人 IP 选择平台是这个道理,作为企业员工选择平台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个小公司,很快的成长成高管,不然就会被空降的更有背景的人压制,但当你发现自己既不是发展的很好的原生土著、也无法做入侵物种的时候,那就要选好下一个好的平台,从原生土著做起,好好成长。
939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111281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