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罗舜偉
9月前
去年在为某产品服务时,集团明令禁止买量,原本买量的钱在某一个时间节点戛然而止。当然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数据分析师团队通过了缜密的数据分析,论证了买量停投对业务是没有影响的,这里的影响主要是看时长和收入等核心指标。
比如论证的角度可以是,买量带来的新用户,核心产生的收益数据,只占了全平台的5%以下甚至更低,乍一看确实没有影响,但是拉长半年以上后,再去看,就会发现,买量对于某些业务来说,他是必不可少的,类似秀场直播、某些换皮游戏,高度的趋同的服务和高ROI的营收转化,注定了业务很难自造血来增长,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去洗一切能接收到流量。否则,半年左右的时间,小池塘的活水就会慢慢断绝,然后池塘的生态就会衰退,具体的现象之前讲过就不赘述了。
因此对于极度生意化的业务来说,买量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是一个业务正常运作的一个必要环节,只是因为成本上去了,这个故事变得不再性感,甚至有可能因为买量导致财报里面的营销成本变高了,生意不划算了。
所以回到买量成本这个事情上,大公司有自己的流量增长团队,小团队则是直接找代理,核心就是用最低成本起量。但是同行业的买量成本是互卷的,17、18年的时候,几毛钱一个公众号粉丝、1块多一个cpa、几块钱到十几块一个app下载,那时候市场都是增量,只要速度快、赶投,短短几个月就能把自家产品用户量干起来。
到了今天,存量市场里面,一个好的买量素材,马上就会被别人监控到,然后模仿,到了最后大家素材都是一样的,就像抖音里面刷也刷不断决的热血江湖。到了最后,广告平台自己发布指导买量的后台产品,类似生意参谋这样的服务,网络全网效果最好的投放素材。所以卷到最后,大家的投放成本都差不多了,唯一的变化就是某些时间段竞价激烈,成本更高,比如电商节点前后。某些时间段成本低,比如春节期间。
那为什么大公司要禁止买量,其实是想断了老兄弟们一贯一来的依赖性,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账上不差那些买量的钱,差的是用户习惯改变之后下一个竞技场的船票,如果一直不思进取,随时随地都会被时代抛弃。但是本身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基本固定了,不可能轻易的就放弃,毕竟即使是一直下滑,那也还是实打实的在产生收入,而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回归初心”,但是一般这种改革是反商业行为的,如果依然建立在过去的商业模式上,那么很多改革就触动了过去这么多年迭代起来的商业逻辑:“小到一个交互、大到一种商业模式”。因此每次数据效果实在太难看了,买量这个捷径又会被拿出来旧话重提。
718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产品经理的日常

192818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