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拼多多财报以及之前卫夕指北的一篇文章,说拼多多财报只有两项——“在线营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根本看不出来收入的分布,业务发展情况。
一是因为像类似海外业务的高速发展,需要窗口期闷声进入,闷声发展,等到对手反应过来之后早已经成为庞然大物。而另外一方面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上个月的时候,商家因为严苛的仅退款上了广州的办公点去维权闹事。
而归根结底在于,其经营的思路是所有的投入都需要衡量产出,衡量收益价值,而信息的透明是需要成本来维持的。
无独有偶,从我过去经历过的业务来看,确实如此。早年我在做汽车媒体时,甚至早年做小程序创业时,我们需要开各种产品发布会、媒体沟通会,核心在于“吆喝”,因为这个产品刚做出来,需要教育市场,或者因为他缺乏流量,有求于市场,需要投入这样的成本。比如很多to B的产品,就需要去公众号买各种报道,无非就是因为仅靠自己是实现不了增长,需要获得更多的曝光。
而到了如今,各细分领域都相对饱和,各环节基建也日趋完善,每一个业务上的微创新带来了效率的提升,效率提升带来了成本的下降,在大规模获取流量、使用流量时,能帮助业务获得领先的优势,也就是进入到了“深挖流量及用户价值”的时刻。手握大把现金的和已构建稳定渠道的大厂,依靠成熟的获客手段,快速的把雪球滚起来。而另外一个方面,因为细分领域的饱和,你要产生大规模的收益就会触及其他平台的既得利益,典型案例是游戏厂商节省ios充值和应用商店渠道分成自己做官网充值。因此这种既赚钱,又不需要声量,只需要搞定获客的业务,就这么低调而高速的秘密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