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洛怀
9月前
从中亚回来之后就很想认真地推荐这两本书,一本是挪威女记者的《中亚行纪》,英文名是SOVJETISTAN,这是自己造的词“苏维埃-斯坦”。这个词很妙,因为五个斯坦国几乎都笼罩在前苏联的阴影之下,是苏联的产物。

这本书里讲述了她在五个斯坦国的游历,因为是西方记者,她的视角是偏政治的,里面有大量斗争和秘闻,对我们来说很新鲜。读的时候,我一次次惊叹在我们以为这个世界是草台班子强装摩天大楼的时候,他们就是真的赤裸裸的草台班子,甚至根本没有伪装。混乱,荒谬,随心所欲,一次次上演。尤其是土库曼斯坦的部分,可以说叹为观止。比如前总统重新给所有的月份起了名字,第一个月是他自己的称号,第四个月是他母亲的名字。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进入二十世纪之后。
优点很明显是作者的视角,而且她的身份让她进入了很多其他旅行者无法进入的地方,猎奇性也更强。但缺点是书整体有些拼凑感,看得出拼接了很多她的随笔,连贯性有点问题,也有不少重复。
网上有批判她西方视角居高临下的,我倒是没太觉得,甚至感觉这种视角碰撞很有意思,她的很多想法都是很新鲜的,为这本书加分不少。

另一本是已经很有名的《失落的卫星》,这两本书一起看完就有了完整的斯坦国记录。卫星这本书里,作者没获得进入土库曼斯坦的机会,但女记者做到了,还记录的非常精彩。
这本书相对就比较东方,是我们熟悉的角度,有很多东方式的历史愁思。作者也从《大唐西域记》讲了地缘历史的链接,对玄奘西行和丝绸之路有不少篇幅的追寻。这是西方记者笔下几乎没有的。另外作者和碰到的不少当地人都有深度的相处,很多段相遇都很精彩。记者更多的像是采访和观察,点到为止,而卫星里面是故事,总是有很多余温。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这本书,更具有文学性,看得出作者对每段文字的斟酌,画面感也很强。我已经前后看过两三遍了,还因此买了《大唐西域记》。

两位作者都因为研究中亚而学习了俄语,会了俄语之后才真正进入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正在经历解体后漫长的自我重建。

刚好最近有核问题的讨论,哈萨克斯坦作为前苏联的核爆试验场,这两本书里都有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目前情况的探访和记录,触目惊心。核的部分,也是两本书里我觉得最沉重,读起来既遥远又临近,蔓延着荒凉和恐怖的章节。人类膨胀的野心和荒谬的战争欲,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发动的人早已退场,一生的痛苦却由无法逃离这里的人承担。他们对苏联的情绪又是如此复杂,无法恨,也不能继续爱,只剩下了无法退却的自我怀旧。
2523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读书会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