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内部会看两个指标,和其他平台不同,很有意思。
一个是社区用户。指有深度内容消费和互动行为的用户。只看不互动、不友善,不属于社区用户。
另一个是亲书作者。指把小红书当自己阵地的内容创作者。在这里有强粘性的粉丝群体,也会参与互动。倒不必是独家内容。
这两个指标,分别指向了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这正是平台最重要的两端。
为什么说这两个指标有意思呢?
选择看什么指标,能看出这个产品是什么导向。各种决策,是在导向之下做出的。
比如,绝大多数的产品,关注的指标都是一些「大数」,DAU、GMV、时长、订单量、客单价、用户活跃度或消费频次分层等。
也有一些公司会看生态方向的指标,关注结构性的问题。
但小红书和上面提到的都不一样,他们看的是「小数」。
因为有深度行为的用户,只是DAU里面的一部分;更在乎这里的创作者,也肯定不是全部。
看「小数」,意味着什么?
显然大数更容易做,小数是筛选后的结果,代表了价值取向。这个导向,能影响决策立场。
下面,分别从创作者和消费者来说。
先说创作者场景。
比如,涉及给内容创作者分配资源,应该一视同仁吗?还是旗帜鲜明的只站一方。
创作者A和B在小红书的粉丝都不少,内容质量也都不错,同属于重要的品类。
但是A只是把内容分发在这里,从不在评论区互动,和官方的配合度也不积极,在外部喜欢称自己是:抖音百万粉头部创作者。
创作者B的情况是相反的,内容都是努力适应小红书的规律,符合小红书的粉丝喜好,还总在评论区互动。
显然,在小红书的眼中,B的优先级就更高。
这就是亲书创作者,应该要给予更多的扶持和服务,有任何有资源的事,都应该想到他们。
这个决策,就是指标导向牵引来的,否则就很难判断。
面对一个亲抖音的创作者,小红书是无法扭转局势的。因为他们在那里已经投入很多时间和资源,或者已经赚到不少钱,如果再多平台发展,成本和风险都很高。
如果小红书没有亲书作者的逻辑,在执行环节肯定会浪费大量人力和流量资源。
再说消费者场景。
我们都关心,既然小红书用户泛化做的这么好,会不会影响现有社区的调性呢?
比如,一个新来的中年猥琐大叔,在某个年轻女孩的健身自拍照下面,写了让人不舒服的回复,应该怎么处理?
按「小数」指标的导向,猥琐大叔虽然贡献了DAU,但不友善,就不是社区用户,不会被鼓励,甚至被惩罚。
如果没有这个指标,这件事就很难落地。
赶走「猥琐大叔们」,就会丢掉这部分DAU。单从指标上看,是不应该这么做的。因为年轻女孩反而能吸引更多这样的大叔用小红书,从而带来增长。
延伸聊聊。惩罚猥琐大叔的行为,也未必会彻底赶走他们。
这其实是表达社区价值观,并且教育用户的过程。通过这次惩罚,大叔可能就懂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在这一轮教育过程后,可能会有些大叔走掉了,也会有大叔留下。
分析到这里,可以给出这样的结论:社区用户和亲书作者这样的指标,对小红书来说太重要了,几乎是决定生死的。
如果整个公司不看这样的指标,就会在快速过扩张中,盲目的对标竞品,效仿别人的增长方法,但迷失了自己。
最糟糕的情况是,虽然规模增长,但社区氛围没了,小红书就不再是小红书了,这就是生死问题。
反面教材就是知乎。
本是以高质内容社区起家的,但过于关注营收等「大数」,放任甚至鼓励在回答里写小说。
收入上去了,质量和口碑下来了,那知乎还是知乎吗?不展开了。
总结一下。
从「社区用户」和「亲书作者」这两个指标来看,就知道小红书更在意什么,是单纯的规模增长,还是在努力转化和筛选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