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崔迪_Pepsi
1年前
📍Narisawa Shanghai -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我对食物一直以来都是蛮挑剔的,小时候不懂事,妈妈做好了饭问我味道如何,我至多答个“还行”,气得妈妈直骂我白眼狼。

但现在就知道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标准,在朋友家吃白食,就算心里觉得难吃得要命,还是会表示感激和满意。

对待不同价位的餐厅也是如此。

所以,对于Narisawa Shanghai, 一个人均2600+10%服务费,其老店曾连续十几年进入亚洲五十佳榜单、并登上过亚洲第一宝座的餐厅,我觉得我理应抱着很高的期待,准备好在细节上被惊艳。

但我也非常能理解,正式开业第二天(也是这套菜单上线第二天),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品尝它的时机,并且我个人其实与它颇有渊源,吃一次也算为这个品牌买单。

结论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首先,一个以主厨的名字命名的店,即使出餐的人不是主厨、研发的人不是主厨(我这要求不高了吧),最起码菜品要是主厨吃过首肯的吧?

这让我联想到做IP,是做个人还是做公司?如果是个人IP,灵魂就是主厨及其味觉审美,而Narisawa本人在媒体场结束后就飞回日本(而后更新了菜单),普通食客就是纯纯的韭菜呗?

这件事的吊诡之处在于,服务员介绍说驻店主厨是跟了Narisawa十五年的副厨,这能代表什么呢?跟了十五年还是不能做主厨难道不是他的失败吗?如果可以做主厨了,那该把店名改成他的名字才对吧!

P3(上)是第一道我不能理解的菜:明石鲷·立贝,服务员介绍这道菜想要同时呈现酸、鲜、辣、咸,我得承认这四种味道确实都有,但你用彩椒丁、酸黄瓜丁、小米辣圈圈、昆布高汤啫喱去构建,这也有点太敷衍了吧?

底下是两片真鲷(还算鲜甜),两片立贝(其中一片的部位不佳咬不动),叠加上述四种味道孤立而抢眼,像是互相打架合不在一起的乐队,吃不懂,完全吃不懂。

不知道这道菜是不是老店带过来的,但这道菜的敷衍和难吃程度,放在上海小酒馆里卖100以上都会被骂得很惨。

接着我看到了在fine dining 餐厅里最为敷衍的酱汁画盘(P4上,我的和旁边的画法完全不一样)和配菜(磨成茸的萝卜末+醋,对的,就是这么日常),以及吃过最难吃的和牛。

和牛是澳洲的,两天之前的媒体场用的还是价格贵不少的山东和牛。没有说明等级,但是无肉香也无脂香,肉不弹嫩,牙齿接触到牛肉的时候像是在挤压一泡油。配菜是茄子、茄子泥、碳烤鸡油菌,和一些不加分的花草。酱汁倒是很经典板正的Beef jus。

还有一道没有光盘的是P7(下)的岩龙虾,据介绍,这是一道从2007年用到现在的招牌菜,汤底是鸡肉、猪肉、金华火腿熬成,我特意问了老店是否也是这个配方,回答是。那……这不就是开水白菜的汤底嘛……!抄了个中餐的配方说是招牌,原来这套在日本行得通,思路打开了🙃。

重点是这个汤喝下去,像喝了一口嘌呤,比吃肥肉还齁,是因为没有其他味道去平衡,没有盐味,搭配的龙虾的鲜甜,根本无法跟它抗衡,更别说为了适应中国市场新店“灵机一动”加上的雪燕了。

问了说是高汤没有任何调味,只用金华火腿里自带的盐分调味,可想而知这得浓缩到什么程度(开水白菜的高汤,我也熬过一年)……“好厨一把盐”的教训,就算是顶级厨师咱也得铭记于心😦。

最后一件离谱的事,可以说是很明显的服务事故了。

在第一道甜品和第二道甜品中间,我等了半个小时,没去厕所,就干等着。结果旁边的疑似米其林星探,明明比我慢一道菜,却比我先上这道,其他一众板前客人也都没上菜。

这合理吗?不合理。星探看不出来吗?如果她是诚实的,那Narisawa今年一定没有星。

服务员给的解释是,这道甜品需要现做,所以比较慢。

?不会提前起菜吗?要做三十分钟吗?

“不是很大的问题”,“团队还在磨合”,“好在甜品是好吃的”,我找了种种理由来为他们开脱,但说实话我的怒气确实被这种不公平待遇激发到了峰值。

吐槽完毕。

也还是吃到了一些好吃的,学到了一些新东西。

森林面包(P5)。这一季是柑橘风味,搭配橄榄黄油。口味不大重要,牛的是他开创了这种在你面前发酵、烘烤面包的形式,而对于面包来说,这个形式就是它最大的魅力。

松茸 渡蟹 鱼子酱(P3下)。渡蟹就是梭子蟹啦。松茸裹粉炸,确实是第一次吃到,也确实是妙,鲜甜和不多的汁水全锁住了,肉质还是紧致爽脆的。

右边是用松茸茎和蟹肉做的芝士球,典型的日式西餐,神奇的是我居然吃出了可乐饼(土豆泥)和榴莲的感觉。

最为惊艳的是一道海胆番茄乌冬面(P6),佐以力康昆布高汤啫喱。番茄用的是50块一小颗的光树番茄,不知道值不值这个价,但确实特别,酸甜度平衡得绝佳,番茄味也鲜美浓郁。海胆和昆布的故事也有趣,说是他们来自相同的海域,而海胆本身就是以昆布为食,所以他们的鲜味格外相合。

吃完还是很佩服日本厨师对海鲜的处理能力,这套菜单除了和牛全部是海鲜,蒸蛋、生食、炸制、入面、碳烤、白灼轮番上阵,让人丝毫不厌倦,而且处理得都是精准到位(出问题多出在搭配和调味上)。

甜品也好吃,第一道传统而简单,第二道桃子是爸爸的配方,也正好是阳山水蜜桃的季节,抹茶最中饼搭配老树梅茶收尾。

这篇又是絮絮叨叨讲了许多,感谢看到这里的朋友,因为一些人情世故,评价也不便发到小红书,并且这也只是这一次的感受,相信如果用心,他们会越来越好。
2212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上海美食探店团

45198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