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对竞争的解释,让我对中国的内卷有了新的理解。
老一辈人总告诉我们要勤奋,要努力,恨不得我们一天24小时都在努力。
竞争的思维充斥着整个社会,并严重扭曲了我们的思想。
毕竟我们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无穷的竞争。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竞争最残酷,最激烈的地方。
以中国古代为例,状元,全中国寒窗苦读的读书人去拼命竞争,最后只有一个状元。
然而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走出的状元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对世界有何贡献呢?
状元不过是继续重复着已有的历史。
(现代所谓虎爸虎妈造就所谓的少年神童,何尝不是一样呢?)
反而是中国人眼中的“不学无术”“奇淫巧技”的技术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比如帕潘发明了蒸汽机,之后经过数人,直到瓦特改良出了可以使用的早期工业蒸汽机,以及埃德蒙·卡特赖特的工业织布机等等,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过度的看重竞争,反而让我们困在了竞争中。
我们总是竭尽所能成为竞争中的优胜者,一切现有的,我们都能从中找到各种漏洞,以及技巧来帮助我们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
无论是考试,还是制度。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只要有考试,只要有比拼,总能看到中国人名列前茅的身影。
合理竞争会让我们进步,但过度的竞争只会让每个人获得的越来越少,最后把我们都困在竞争中。
如今的教育其实就是这样的困局,激烈的竞争,让我们盲目的竞争,最后被困在竞争中,
把我们的梦想与可能性吞噬殆尽。
所以《从0到1》主要阐述如何进行从0到1的创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从1到n的迭代改进上。
《从0到1》反对传统的竞争思维,主张创新和独特性,通过新的局面规避竞争获得成功。
竞争会让我们过度重视过去的机会,一味的重复过去的模式。
理性、合理的竞争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但应当要有一些人去思考如何跳出竞争,如何创造新的事物。
不然,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代依旧被困我们现在这种局面吗?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与放羊娃有本质区别吗?
对于低生育率,在网上有一句话,年轻不生孩子,不是因为看不到未来,而是因为看到了未来。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新事物的一个原因,新事物可以带来新希望,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困境,旧的事物如果能带来未来,早带来了。
未来应当是崭新的,不该是对过去的重复。
这片土地的人们应该享受生活,而非被困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