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白一喵
1年前
什么是提问能力?

总有人问我如何提升提问能力。我观察了下来人的特点,也自问过“他们为什么要问我”,形成了一个发现——每个人来问的“提问能力”,经常不是同一个东西。

有人知道我有一部分coach的工作,恰好又对coach有些正面但不全面的了解,所以就有了一个“做coach的人都很会提问”的推论。

有人是在一些交流复杂议题的场合,认为我总是问到重点,或者提出的问题角度很刁钻,所以才有了“他很会提问”的这个初步印象。

但我仔细想了想,coach的那种“会提问”,和专家/研究者的那种“会提问”,其实是非常不同的能力构成。

前一种,要求把自己倒得空,无条件无评判的接收来自对方的一切信息,才能听得准,从而问得出。从修身养性的角度说,自己内在够强大,才能做到真的放空,不论来的是什么话,都能不加分别的接住。——所以过了初学期的coach,无一例外都强调内在修为,而不是技术技巧。

后一种,要求对世界的复杂性有过经验性的体感,以及长时间的思考和自我推翻——更像是爱因斯坦说的那种“如果给我 1个小时解答一道题,我会花 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用剩下的 5分钟来作答”。这个对长时间熟悉了应试教育的我们是颇有挑战的:(1)习惯了做题、做难题、找做题的思路、反思自己为什么做不出题,而不是成为命题人,质疑现有的题目,给出新的命题(2)生命经历过于单一。可用于自我修炼的反思素材不够。

所以,如果把“不会提出好问题”比作一种病,那么:

有些人的症结只是出在聆听能力差。一旦聆听能力提升了,提不出能激发对方善意和创意的强有力问题、会讲道理但不讨人喜欢、因听不出弦外之音而被人说“低情商”……——这些“病”也能得到改善。这是异病同治的道理。

有些问题的提出依赖聆听,有的依赖经验广博且有长期思考,有的依赖简洁清晰的口头表达,有的依赖简洁清晰的文字表达,有的依赖灵活即时反应所需要的内在状态稳定——改善方案各不相同。这是同病异治的道理。
510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浴室沉思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