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敏大是一只柯基
1年前
英语能力是最体现阶级差异的。

我念本科的时候被选入“法学国际班”,辅导员在第一次班会上说,我们是法学国际班、不是英语学习班。可能你在接下来几年英语水平始终赶不上基础好的同学,但这不代表你不能做一个好的法律人。

我当时听了,颇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学英语吗,凭什么说大学这四年都赶不上人家?

后来发现,确实是我自己不够努力,赶不上实在是赶不上。我上学那会,班上有不少外国语学校的外语保送生,当时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很多报了法学院。

这些同学成了法学院的英语天花板。不少同学在高中的时候,托福就能考110多分。而在各类英文模拟法庭里,表现最好的往往也是这些同学。

而我当时第一次接触全英文授课,几乎连课都听不懂。每周五六十页的阅读材料,足足要看三四个小时。至于用英文写点啥,更是不知道怎么遣词造句。

在这样的训练里,我也逐渐发现自己的进步。到了学期末,五六十页的材料基本上一两个小时能看完,还能同步做好提纲以备上课提问。

但你在进步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呀!还好我倒是一向看得开,不太爱跟别人比较,只要自己能做得越来越好,也就是了。

毕业之后,我顺利拿到offer,到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工作。很久之后,当时面试的老板告诉我,选择你是因为你头脑清楚、反应灵活,英语在男生里算好的。

我一直也没琢磨明白,英语在男生里算好的到底是怎样的评价。

入职之后,有幸碰上了非常严格的老板,让我们从句号后面空两格开始重新学习法律英语。法律英语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其实更低,但对逻辑和结构的要求更高。

美国法律界倡导浅白的英语(plain English),少用生僻词、少用复杂句、尽量用主动语态。而中国学生在中学甚至大学所学习的英语,更多的是文学性的概念,比如同一个句式、同一个措辞不能重复使用等等。

而在法律文件里,如果没有特别需要,同一个句式、同一个措辞就必须得重复使用,否则可能是在暗示这些措辞代表了不同的意思。这样的要求,让我们这些英语基础不太好的职场新人,更容易符合螺丝钉的要求。

过了几年,为了申请硕士,我重新考了托福,有了衡量自己英语水平的客观标准。我比较认真地复习了两个月,最终考了119分。

这当然是高分了,为此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开了付费直播,讲怎么考托福。其实不是为了那点收入,而是为了较为体面地向大家炫耀,你看我的托福也能考119了。

但我内心里,还是知道我和当年的那些外国语学校的同学的差距。我知道一位同学在大一的时候,几乎没有准备,只是周末看了两天真题,就考了119。而我是认真复习了两个月,根本没办法比。

不论如何,这点英语水平也勉强够用了。到美国念法学院之后,哪怕是我最害怕的写作,也能在和美国同学的竞争里不落下风。

但仍然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我英语能力的不足—

比如,我不知道什么是masturbation,什么是snoggy,有时候聊天接不住梗。我也有点奇怪,这些奇怪的单词上课也不会教,平时也不会用,其他的外国同学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回过头来,今天看了这么多关于原生家庭、出身背景、个人能力和社会公平的讨论,我的结论就一句话:

人和人的差距永远是客观存在的,但人永远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8069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一起来学习

132275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