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个不合群但默默坚持的原则:考试后绝对不跟人对答案,这个性格对我有着有深远的影响。
人类认知事物有两个方式:从其他人的共识那里间接获得认知、亲自实践研究事物的本源而获得认知。
举个例子:A发现所有人都说web3是未来,所以A也加入进来,觉得web3是未来;而B要么对流行话题无动于衷,要么是真正有所研究而对web3有更准确冷静的理解。
总是习惯于“从流行话题里获取共识”,能让一个人的下限很高,因为你要比社会平均的信息摄取能力更强,你总不会太落后;不过弊端是容易随波逐流停留于肤浅的理解。
考完数学所有人都在讨论选择题最后一题是B还是D,半天之后讨论的话题就变成了英语作文写跑题,什么人最喜欢讨论呢,就是A这类思维太占主导,易受环境影响的人。
我认为合理的情况是,A和B各占一半,你要独立思考,也要兼听则明;要关注前沿,也要有定力。
再举个例子,农村里什么人喜欢闲聊呢,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不用干活的老人——没有自己的一片需要耕种的土地、需要投入的事业,人就是半漂浮的,就会被话题牵着走。
做完试卷,复盘查漏补缺归档这一套SOP你不知道、时间管理不会做,你肯定就容易被对答案的声音吸引去了。
毕业以后对答案变成了和别人对人生进度,焦虑结婚生孩、买车买房、升职赚钱、出国旅游……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专心做事,不紧不慢沉得住气,别被外界影响,其实我老早就有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