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思考两类小镇青年的职场困境。仅限于我身边观察到的样本。
一类是从小成绩拔尖,通过自身勤奋刻苦,进了名校名企。他们更容易做出「从众」的职业选择,从而最终变得不那么稀缺,不具备议价权。核心原因有这么几点:
1.生活压力导致决策变形。他们家境并不富裕,并不会有像二代们一样的松弛感,一旦失败只能靠自己。他们体会过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不富裕的日子。一方面,他们不想再过那样的日子,另一方面,也厌恶高风险带来的代价。当周边同学都在选择一条靠谱、合理的路径时,很难有勇气走一条人迹罕至、风险极高的路。
但是,当大多人都能看到某种市场需求时,当某种发展路径已经成为共识时,通常就已经不存在增量红利了。
共识意味着竞争,竞争就意味着内卷。越内卷,就越容易陷入到系统里,越容易成为「做题家」,陷入这样的思维困境——XX岁必须要做什么,别人都做到了,没做到就很焦虑,所以要拼命实现。
2. 对本质和规律的思考不够,身边也没人可以真的辅助他做决策。如果没有「贵人」帮助,他很难在人生前半段就找到自己热爱什么,擅长什么。
这需要对自己诸多行为进行分析,找到背后的规律,最终匹配到能发挥出自己优势的事业。
因为不能以「以终为始」的视角去看待人生的发展,所以通常容易习惯性说服自己,走一步看一步,但其实一旦方向不对,每走一步都是机会成本。一旦跟风,跟潮流做决策,很可能走到一半,发现并不是自己想做和擅长的事,但是又损失厌恶,此时放弃,成本极高。就会不断内耗。实在耗不下去了,又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产生高成本试错的行为。
另一类是从小成绩并不突出,甚至是靠后的,但是天然对新机会敏感,并且执行力极强,没有书本上条条框框的约束,道德感也不强,路子更多更野。
所以他们从大学开始,就会各种折腾。发现什么机会就快速尝试,也会很快赚到第一桶金。
他们的问题是——
如果把时间周期拉长,很快就会遇到瓶颈。
他们善于捕捉短期新机会,但对长期思考和规划不够。
即便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没有在「天晴时修屋顶」,一旦竞争加剧,或者黑天鹅事件到来,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原来赚钱的机会现在通常就不赚钱甚至是赔钱了。
综上,对于小镇青年,需要同时具备勇气、认知和执行力这三个素质非常难。
但对于二代们来说,父母和家族帮他们分担了很多,比如他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也通常在重大决策上都有高认知的大脑在辅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