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这座城市,对于100个人可能有100种模样,但总有一些瞬间能打破年龄、学识、阶层的界限,让更多人感同身受。
它们可能是夏天雨后的彩虹,一轮硕大如盘的红月亮,秋天满树的黄叶,冬季的一场皑皑白雪。
三年的时间很短,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1年是77岁,3年,相当于人生的二十五分之一。三年的时间又很长,比如那位在等待中去世的孩子,疫情三年,就是他的一生。
一些勇敢的人不应该被忘记。他们表达,有理有据争取权益,展现了理性的力量。那也是一种温度与力量。这些表达的形式或许激烈或许平静,但归根结底,是缘于他们对生活与这个世界的最真诚的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台词:“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高墙”消失的过程中,人们最初感受到的是不习惯,比如,在超市门口和地铁口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准备扫码。孩子们更加明显,一位4岁男孩问妈妈,“怎么不用做核酸了?”
有些像音轨处理器中的淡出效果,由强至弱,温柔而缓慢;有些像棉刷擦过黑板,消失的速度和程度完全可控;有些如雨季划破夜空的惊雷,瞬间照亮大地,动人心魄。但不管是哪种,被定义为“消失”的那一瞬间,都像一段路的交叉口——改变是必然的,只是,人们会被不同的选择带向不同的未来。
这似乎是一个价值观模糊又清晰的时代。人们一方面热衷于围观大人物的倒下,争相在弹幕区敲下对资本家的奚落,同时又极度慕强,关于“强大”的定义也越发单一:物质财富的积累程度。
两位同样出生在1926年的老人都在2022年去世。虽然身份不同,所在国度不同,但他们的离开都被举国哀悼。人们怀念着他们曾经的风采,也怀念着过去那个青涩却充满活力的时代,以及年轻的自己。
对于很多人而言,2022都是艰难的一年。春天,人们还有耐心在刘耕宏的直播间里做操,试图甩掉居家期间偷偷多出来的脂肪。冬天,健身博主就不香了。漫长的等待消耗掉了人们的耐心。这是无数人在今年拿到的剧本:等待出门、等待相见、等待被裁、等待新工作、等待战争结束、等待这糟糕一年的结束。
我们今天在惊恐的深渊之中,我也会一而再地抬头仰望那些旧日的星辰。
直播间里的俞敏洪与他的东方甄选、张兰,展现了商人在巨大困境中的坚韧与生命力。鹤岗1.5万元买房的热搜,让承受着一线城市压力的年轻人看到了换种方式的希望。类似的,还有飘荡在海南的数字游民,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提醒:生活不应该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更多微光属于普通人,照亮的也是周围数量有限的一小群人。但正是这些微光,拯救了很多人苍白的2022年。
一位大厂产品经理利用业务时间做出的App“好事发生”,得到苹果官方几次推荐。这位爱笑的后厂村女孩,成为理想中的快乐收集者和传播者;
至于梅西夺冠的那一刻,毫无疑问,那是人类星星闪耀的那一刻。关于他的切片,可以组成无数个经典的故事模型:从侏儒症到球王的励志;35岁中年危机的击碎;青梅竹马的完美爱情……似乎每一个失意人,都能从他身上获得力量。
某种程度上,过于密集的魔幻事件让很多人模糊了时间的概念,以至于进入12月之后,很多人突然反应过来:2022年真的要结束了。
“向前看”,其实是写在人类基因中的生存密码,在多数文化中,新年的到来总意味着新篇章的开始。
过去一年的糟糕暂时归零,站在时间赋予的新起跑线前,人们似乎具备了重新改变命运的力量——哪怕只是假象。
很多生命结束在2022年的干旱之中。比如那些枯萎的橘子树、来不及长大的鱼虾。
但可以确定的是,当雨水重新降临,那些曾经干裂的田地、长满荒草的滩涂,在获得水分滋养之后,又会慢慢恢复生机。
很多时候,生命的顽强,超乎所有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