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白選黯
1年前
《烛烬》这本书本身和它的各种评论文字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五星级别的摸不着头脑作品)

在小说结构和内容上,《烛烬》都不可谓古典主义意味不强,贵族式的史诗书写接近茨威格,人物又类似《当代英雄》,但山多尔所想表达的意图,却让我觉得复杂难辨。正文的翻译真的不错——不过由于不懂原文也无法对比——但后记译者对文本主旨的提炼难以说服我。在将军亨利克陷入儋妄状态的自白中,有许多经不起推敲的细节,他自负、虚伪、优越感重,这四十多年的沉淀下,对于“真相”的清算仍有太多臆想的成分在——因此我甚至一直在等待康拉德视角的陈述,等待作者的某种对真相的暗示(甚至在中途怀疑过山多尔用了和Lolita接近的叙诡模式)——但很少看到有评论提到这些,也基本与我的想法大相径庭。再回过头看库切《内心活动》中对《烛烬》的理解,恐怕还更接近一些我的感受——
“解读《余烬》的一个方法是把它当作一部讽刺作品,旨在使人世间的亨里克们用他们自己的话暴露他们思想的粗糙,而不必作者去饶舌。但要做这样的解读,读者必须把这本书当作一部伪装得天衣无缝的作品,其中刻意不显露马洛伊的任何情绪。若是如此,则那些陈词滥调就是反映亨里克本人的粗糙感受,那些简陋的场面描写也是如此…”
“对这本谜一样的书——谜一样,因为它与其时代是如此明显地脱节(出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另一种解读方法,是侧重用它来解读马洛伊对我们是否有能力理解别人所持的悲观态度和他本人那斯多葛式心甘情愿的默默无闻。”

太奇怪了。
01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读书会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