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TerenceXie
3年前
> 段永平:我就觉得像我们做产品,最重要的就是你找到别人需要的东西,然后你去满足他,就完了。如果你哪一天没有这种激情了,那你的公司就离死不远了。

段永平这段稀疏平常的话,是对「产品」和「商业」高屋建瓴的透彻概括。但这段话的含义,似乎比看起来的意思要丰富许多。

1、做产品、做公司,要有一颗好奇心,而且是一颗特别的好奇心,即:对寻找「其他人需要什么」这件事情很有兴趣,也能因此而感受到乐趣。如果将其作为解题游戏来看,那么你需要对破解“他人需要什么”这个谜题很感兴趣,甚至为之着迷。

可以立刻想到的是,如果你基本上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那么,你天然会在「做产品/商业」这件事情上有所劣势。对他人感到好奇、对他人的诉求感到好奇,是做好产品/商业的重要第一原始动力。

但显然,对于做科研、学术的人来讲,这样的「好奇点」和「热情所在」会有所不同。做科学、做研究通常要求你特立独行,不去在意「他人」的感受,甚至要刻意忽略「他人」对你的感受与评价。无它,因为你的目标或者说服务对象,是第三方的客体:真理。而作为与你一个种群的同类,则不能为之感兴趣。因为它会延迟/妨碍对真理的探求。

2、这个「别人需要」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这个「别人」的「类别分布」是什么。你的产品和商业回报,不仅不能脱离「人群分布」而独立存在,甚至完全取决于对这个分布的“应和”。每款产品受制于“时代”。这个“时代”的具体所指,便是特定的「人群类别」分布。

每一个时间段的「类别」会有所不同,有的类别 A 是在新时代是被突然创造出来的,不曾在历史中露过面。而新时代的「类别」影响力排序,则又是不同的。在 t 时代成功的产品,往往无法在 t+1 的时代取得成功。无它,t+1 所在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群类别」,已经不同于 t 时代。

3、在这个意义上讲,做产品、做商业,本质是对「人」感兴趣、对「人」的「类别划分」和「分布」情况感兴趣、对「人群分布」下每个类别的「人群诉求」感兴趣。

这同做科研的思考方式会极为不同。如「1」所述,首先对「人」感兴趣,就意味着没有其它的超脱于系统之外的「神」存在,有的只是「你我之间」。再来是,对「人」感兴趣意味着没有一劳永逸的解法(它意味着有超越系统的「神」可以无差别固定打压),永远是在动态博弈、永远是在「反身性」所构建的复杂性、随机性中摸爬滚打,像西西弗斯一样:不断地梳理清楚当前的「人群类别分布」和与之对应的「诉求分布」,然后被「新时代」的变化所打散、打乱。然后又从头开始,再次梳理出新时代的人群分布和对应诉求。

4、做科研的那种“不顾旁人只顾第三方真理”的好奇心,有什么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法,同做产品/做商业的那种“没有第三方、只顾你我之间”的好奇心,相结合吗?
15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产品经理的日常

196218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