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TerenceXie
243关注1k被关注4夸夸
公众号「GeekArtT」主理人
📮信息买手
置顶
TerenceXie
3年前
时光飞逝,当大段大段的时间在记忆中不明所以地消失时,日常的流水账就变得意义非凡。

或许记录生活流水账最舒服的姿势,就是像一个神经病一样将脑海中的意识流一个接一个地记录下来,前言不搭后语(所谓「意识流」不就是这么的毫无逻辑、前后断层么🌚,史上著名的意识流小说都能为其证明)。

不必关心这一条讲述的什么,当然也不必关心它的前一条和后一条会讲述什么,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一连串的思考之后就是一连串的生活琐事,中间还要穿插一些吐槽、抱怨、恶趣味,who knows? And who cares?

记录流水账的过程,就是在往树洞里拼命扔东西的过程,真爽!
00
TerenceXie
19天前
事实永远无法伤害你,只有你对事实的解释才可以。

解释即选择,选择即决心,决心即勇气,勇气即一切。心有大力万物生。
00
TerenceXie
28天前
市场:只讲成败输赢,不讲对错。(相对于价值观的对错)
00
TerenceXie
1月前
00
TerenceXie
2月前
创造价值就是创造人们需要的东西,其难点在于有能力判断什么是人们需要的,以及能区别出仅是自己需要的或臆想出人们需要的。
而另一个隐藏的拦路虎,则是有能力判断出这些价值必须以什么表现形式才能被人们吸收。即便你找到了正确的价值,却只能以少数人理解的方式去表现,你也会失败。无法被吸收的价值,就是没有价值。
抖音和拼多多可以有无数被批判的理由,但它们将「信息分发的改革、生产消费分发的改革、供给侧的改革」这些原本抽象的理念/道理,都以人们可以吸收的形式打造出来了,那它们就是时代级别的大价值提供者。
00
TerenceXie
2月前
一说起概率思维,人们会自动代入为:只要我计算过概率,自己就拥有了概率思维。但这其实远不是一回事,会计算概率题目,甚至是专业的数学家研究过概率,都不意味着具备了概率思维。

因为概率思维的掌握,不是体现在概率的计算上,而是体现在:面对一件件普通的生活琐事时,面对关乎自身利益的决策时,自己是会陷入到局部具体损失的纠结中,还是能超脱出来安心于整体概率期望为正的自动计算中。
00
TerenceXie
2月前
当于东来被贴心的服务、高昂的员工薪资架在道德至高地、享受着世人赞许的目光和无限的期盼时,人们很容易眩晕于「善意」的简单归因:似乎零售、商业只要坚守了道德准则,便能在圣人的祝福下以商才士魂的气魄,席卷整个市场得到满堂喝彩。但发出同样的善意、坚守同样高薪低价策略的其它无数公司,却在世界的其它各个角落折戟成沙。人们似乎忘记了,零售业是商业中的地狱行业,那里随时充斥着相互搏杀的绞肉机,就连痴迷于传统行业的巴菲特也对零售行业敬而远之。更遑论查理芒格死前的耻辱押注:在阿里巴巴一路下跌连续加仓后终于止损退出,留下一句:我忘记了这还是 tmd 一家零售公司啊!

虽然胖东来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仓储式会员店,但如果谈到优质的服务、放心到闭着眼睛就能自动购买的低价,仓储式会员店是绕不开的主题。仓储式会员店的全球明星,肯定是背靠「沃尔玛」这棵大树的「山姆会员店」与芒格鼓吹了一辈子的「好市多开市客/Costco」。如果以当前大众对胖东来模式的吹捧和深入骨髓的外王内圣去看,实力拔擢的「山姆会员店」早就该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但现实却是,「山姆会员店」早在 1996 年就落户了深圳,到 2011 年也仅开出了 6 家门店,期间甚至还在昆明、长春被迫将会员店改为沃尔玛。

时也,命也。

道德与圣人的标准是拿来统御的,真到了要做事时,还是小平同志的实事求是好用。任你的行为多么符合圣人的道德要求,如果大家钱袋子的数目不够,有些商业模式就是跑不起来。

零售业之所以是绞肉机,就是因为它没有护城河,用户再好的忠诚度都经不起「低价」的考验,一溜烟就会跑掉。于是所有的从业者都必须在“低毛利”和“更低毛利”的前提下,不断地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售卖效率,通过扩大规模来实现利润的拉升。如果非要在忠诚度上苛求一下,或许就只能是贴心的服务(这同样需要扩大规模、增加销售效率来摊平成本)和会员费对低成本的补贴(就像 Costco 很多年的收入大头都是会员费而不是商品本身的价差)。

仓储式销售模式的鼻祖 Sol Price(Costco 的创始人 Jim Sinegal 曾在其麾下工作)早在创立 FedMart 时就将他在律师生涯树立的很多理念引入到了零售业:持续履行对顾客的契约责任,保持低价,同时给员工提供优质的待遇福利去服务客户。他的价值排序是: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看看马云在阿里巴巴时提出的口号?)。

有意思的是,Sol Price 当初在 FedMart 引入会员费(2 美元)并非是因为有先见之明地实现更高的忠诚度、补贴低价成本,而是为了规避美国当年的 Fair Trade Law(规定生产厂家拥有设置零售底价的权利,防止大商场低价倾销)。一旦售卖对象是「会员」而不是「普通消费者」后,FedMart 的销售便不在 Fair Trade Law 的管辖范围了。真正让 Sol Price 严肃对待会员费这件事,要等到他被 Hugo Mann(以 60% 股权控股了 FedMart)踢出总裁位置。Sol 拉着自己的儿子和外甥创立了 Price Club,以 25 美元的会员费来实现商品售价的进一步降低。

但,零售行业就是绞肉机。

Price Club 如此高明的商业模式,非但没有为它买到未来长期利润的安全保险,反而启发了无数的同行来同它进行激烈的搏杀。例如,更加专注于「家庭硬件」这个细分销售领域的 Home Depot Price Club 的启发下于 1979 年被创立。另外,因规避 Fair Trade Law 而独有的会员店优势,也因为 Fair Trade Law 被逐步废止而导致 Price Club 承接更大的压力。

当然,直接将 Price Club 推入坟墓的无疑是本文开头的两大超级巨星:山姆会员店和 Costco,它们在 1983 年的几乎同一时间开业。比起互联网行业的顶级创意先发优势来实现的网络效应护城河,零售行业的创业需要更为重要的因素:执行力。Costco 在卓越的执行力实现飞速增长后,于 1993 年将 Price Club 并购为 Price Costco,并在 1997 年更名为 Costco Wholesale Corporation。

但即便是 Costco 这样的顶级零售业玩家,虽然将销售效率拉到了天花板,但其所转利润同其它行业比较真的是乏善可陈。Costco 2021 年以 1660 亿美元的收入和 40 亿美元的净利润在《财富》中排名第 27 位,而谷歌(Alphabet)则以 1820 亿美元的收入和 400 亿美元的净利润排名第 21 位。在零售业,真的是赚辛苦钱啊!

再来回看于东来当前花团锦簇背后的实质商业筹码。

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背后是多年来逐步构建出的强大供应链和自己的销售体系。既有从 2001 年就在河南本地构建出来的「四方联采」模式,又有自己成为本地明星龙头后获得的商业地产优势。如同麦当劳依靠租金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获得核心利润,胖东来在超市的爆炸流量引入下,能够在其它如金店、茶叶店、数码产品等高毛利商业地产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摊平整体成本。

如此也能理解,为什么胖东来暂时没有做河南以外的急剧扩张。优质服务和低廉价格都是依靠长期累积出的精密商业结构来分摊的。更何况,所谓的员工高薪(8000+),真到了外地可能也就不起眼了,且还没有其它的高毛利品类来平摊成本。

这样的打法虽然不够激进,却相当理智。即便是巨头沃尔玛,曾经的发家之路也是犹如我党一般,步步为营,精细地选择作战地点,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逐步向外扩张,而非一刀切地高举高打。沃尔玛在扩张新店时可谓是用心良苦,一面调研新地区的零售竞争程度,一面调整已有根据地的售价:在沃尔玛拥有绝对垄断权的地区,就采取更高毛利的售价去获取高利润;而在新的作战地则充分降价到竞争对手之下,力求一城一池地稳步扩张。

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对于一家公司的扩张极其重要。或者说,找到了可复制模式的公司,才有资格做高举高打的规模性扩张。海底捞的张勇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及:海底捞很长一段时间之所以拒绝上市,就是因为他觉得还没有找到一种让他安心的可复制的模式。强行注入资金去突飞猛进,只会让海底捞分崩离析。

以如此视角去看,也就能理解胖东来的积极帮扶策略。江西嘉百乐、湖南步步高、永辉超市,其帮扶的商业实体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能验证胖东来的可复制模式是否真的存在。在没有找到真正的可复制模式前按兵不动,无疑是克制且理性的。更何况,虽然于东来的帮扶是完全免费,但改店后销售的胖东来产品总要给钱吧?如此,帮扶一个店,就多了一套渠道经销商。或许,在这种通过“帮扶”来实现渠道商扩张的方式,没准儿就是胖东来较为恰当的可复制模式。

另外,在当前聚光灯的照射下,胖东来本身就是一个直播售卖主播。一款好产品,与其贴上「驰名商标」几个字,不如贴上「胖东来售卖」来得火爆、更值得信赖。

东哥的胖东来,无疑给中国的零售业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但身处零售绞肉机行业,胖东来本身的道路还很漫长。毕竟长者曾教育过我们: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10
TerenceXie
3月前
与其劝导,不如收割
00
TerenceXie
3月前
只要真的获得了重要的市场指标,自然能理解很多你原本不理解的商业问题。先拼命地让自己达到到那个指标,而不是在一旁空想那样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00
TerenceXie
3月前
同样的收益,如果它来自创造了你真心认可的价值,你会快乐很多。
00
TerenceXie
3月前
看得太重,往往不是因为你用情太深,而是见识太少,以为手上的东西是绝无仅有的好。一旦你愿意放下这种对 local best 的执念,愿意随时在广袤的天地和丰富的市场去挖掘新的资产和机会,你就能把手中之物看得淡些。

不要让自己陷入到不得不用情至深的死地,不要偷懒地满足于手上的 local best,要随时勤快地找寻更多的好东西好方案。见识过更多、有了备份和替代的选项,就能对事物看得更淡。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