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tack 第一位(也是订阅读者排名前十的)作者、写中美关系的 Bill Bishop 回顾他的 newsletter 写作历程:
1)他八十年代在 Middlebury 学中文,后来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九十年代创办了 MarketWatch、成功退出。后来又在中国创办了一家游戏公司,失败了。2012 年开始他写免费的 Sinocism 邮件,后来受到 Ben Thompson 鼓励准备收费。不过,把 WordPress + Stripe + MailChimp 整合起来非常麻烦,所以他转付费的进展很慢。2017 年,Substack 的创始人之一、之前在香港做过记者的 Hamish Mackenzie 看到他以前采访过的 Bishop 想做收费邮件,于是邀请他加入 Substack。当时 Bishop 有三万免费订阅读者,上 Substack 收费第一天就有 5% 的转化率,最终转化率在 5 - 10% 左右。邮件年费 180 美元,所以他很快就从没有收入的全职父亲变成了收入六位数的全职作者。
2)他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不擅长写长篇分析的文章。加上他知道中国很大、各细分领域专家很多,所以他只要提供“精选”服务也能给读者带来价值。不过,他还是很意外有大几千人付费订阅。(我觉得订阅人数多能反映两个问题,一是中国问题越来越重要、传统英文媒体报道的角度和深度不能满足金融、政策等行业从业者的需求。Bishop 是我知道非华裔里面中文说得最好、中文阅读面最广的人,他来推荐文章、总结信息确实很有价值。二是互联网能让内容规模化,所以即便是特别小众的内容也能找到市场。“一千个读者每人每月十元”对多数创作者来说都是对现有安排的提升。)
3)Substack 提供的价值是什么?Bishop 说,一个是简化了付费流程——虽然理论上创作者可以自己整合 WordPress 和 Stripe,但过程还是太麻烦。(我觉得就像 Shopify 虽然“只是”简化了创建网店的流程,但它大幅降低了开店门槛,迅速创建一整个生态。)Substack 提供的第二个价值是客服。Bishop 说读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作者就有很强的客服需求。Substack 有专人负责退订、信用卡问题等等,帮他省了很多时间。
(不过从生意角度,我还是对这种技术门槛低、核心资产(也就是订阅读者邮箱)方便迁移的公司表示怀疑。读者达到一定数量的作者,例如 Ben Thompson,会把交给 Substack 的手续费拿去自己做一个付费邮件工具、自己雇人回复事务性邮件。这样作者能掌握信息分发的全过程。读者数量很少的作者,因为没有客服需求,完全可以使用像 Ghost 这样的开源 newsletter 平台,每个月付几美元,而不是让 Substack 抽 10% - 15%。在头部和尾部作者都有动力迁移到其他平台的情况下,我不知道 Substack 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果允许用户跨 newsletter 互动,如果把 newsletter 打包销售,那 Substack 不就变成了又一家社交媒体?)
4)增长:Bishop newsletter 的增长主要来自主流媒体的引用。他说虽然他很忙、对主流媒体也有意见,但为了增长他还是经常接受采访、接受邀请去演讲。他刚刚推出了 Discord 群,即将和 Substack 合作、上线免费的播客节目。整体的增长思路还是免费内容导流收费 newsletter。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Sinocism 的 Discord。对中国细分领域感兴趣的英语朋友比我想象中多好多。
5)对 Bishop 来说,写 newsletter 的好处是他可以“讲真话”,他不用担心在有争议的问题上他应该或者不应该说什么。(我之前看一位投资人说,财富的最高形式是 intellectual honesty:不知道的时候可以说不知道,不忙的时候不用装作自己很忙。对 Bishop 和那位投资人这样表达欲强的人来说,能讲真话确实是财富的最高境界。)
写 newsletter 当然也有压力。Bishop 说他现在不是有一个老板,而是有几千个老板了。他每次晚发邮件都觉得非常抱歉。他很珍惜读者的信任。
6)根据官方指引,Sinocism 读作 cynicism 而不是 /ˈsainəˌsizəm/。哈哈。
#播客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