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dd.leopold
3年前
最近,《人物》的《在北大数院,做一个普通人》在朋友圈被转发和讨论很多。其实在三年前,中国青年报知名记者王梦影的《陌生的月亮》主旨和今天的这篇极为相似:再厉害的天才,也要接受自己终有平凡、见不到门后月亮的那一天。
在《北大数院》这篇里,作者说,「在北大数院,他们见过最纯粹最美的数学,那种被吸引的眩晕感就像乘着肥皂泡就要飘向太空,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要回到地面,这意味着要重新学会行走,也意味着他们重新踏在了一片坚实、可以无穷无尽探索的大陆上。」
王梦影在《陌生的月亮》里是这样说的,「我忍不住去想,红尘阔大,那些得以行至窄门口却很久不得入内的年轻人现在在干什么呢?他们有不甘心吗?自己这样聪明,本该坚持下去往前再走一段。他们庆幸吗?拥抱了没那么完美的自己。他们记不记得少年时曾经那么热烈地迷恋一门学问,想要究极它的奥秘?或许那轮月亮只能属于他们,那些一生未得见月色的人。」
第一次读《陌生的月亮》那天,我还只是大一,在自习室读到,泣不成声。有此体悟,是因为整个成长的路上就是不断认识到自己学识和才华的天花板的过程,就是不断看着身边人推开那扇门一窥知识和智慧最原始之美的过程,就是不断看着身边人也慢慢无法触摸到门后那一轮明月的过程。
于个体而言,即使少年得志,也很难保证不如仲永一般。以前自觉在历史和哲学上天赋甚高,第一次读陈旭麓的《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的时候,感觉他山里遇知音,一轮明月照于松间,而到了后来开始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才意识到自己在史学和哲学上的天花板,而这种困苦和体悟,即使浅薄如稚嫩少年,也终究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得向外人道。
我的党委副书记,也是我的忘年交,当时安慰我说,人的一生是带着业来的,有些事情注定不是你来做,而有一件事就是注定要你去做,而别人做不得。这一点,是很好的安慰,也是很大的希望。身怀一业,就是人生最大的资本和底气,就像最近在写华茂集团董事长的稿子,老人家信一句话,“人生天地间,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何等阔达、何等大气!
与其纠结水中捞月而不得,纠结苦海翻起爱恨,沉溺于天赋不再成为天赋的痛苦不得为常人道的这种心中发堵,不如尽早找到人生之业,清泉常在石上流,明月却不总在松间照。又或许,苏轼早已给了答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总有“承天寺夜游”之日,也总会遇到同赏月之人如张怀民。

陌生的月亮

点击阅读原文
149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优质长文分享会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