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Truman许楚
3年前
今天想分享一个有意思的底层思考:

为什么有些人总被人评价逻辑性很强?而有些人被评价逻辑弱鸡?

自去年即刻写作实验1.0结束,停更了半年,最近陆续恢复写作,进入第二轮实验。

在去年,记得我们搬新办公室,在刷墙时候闲聊,智钊(我的合伙人)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

你总说大家写方案逻辑性不够,到底啥是“有逻辑”呢?

卧槽,一向以“逻辑性强“自称的我,竟然一时无语,没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于是这个话题就进入了我的“长期思考列表”,琢磨了大半年,终于有所心得。最近讲创业课顺便做了一次分享,大家反馈还不错,今天这里也聊一下。

首先第一个层次,我们常常说的没逻辑。

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怎么找工作,怎么找创业方向,怎么完成一个运营活动,怎么找一个男朋友。

有些人的思考路径是,嗯,我觉得1很重要,2也很重要,对,还有3和4,我想想,对,还有5,嗯5比2重要一点。

在产品经理面试时候,这种回答是大忌,往往给人一种没有逻辑的印象。

更糟的是,过两个小时,你再问他这个问题,他会回答235,丢掉了14,可能又多了一个67。

哈哈哈哈哈没办法啊,刚才就是我现场编的,我忘了啊。

第二个级别,可以叫做有体系。

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有一个体系的思考,而且这个体系是长期稳定迭代的。

我13年刚入行产品经理,我的产品总监对我讲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八个字:彼此独立,完全穷尽。

这八个字,现在是我条件反射的本能,是分析问题最最最基本的合格线。有些人喜欢叫MECE,有些人叫不重不漏,都是同一个意思。

有体系的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你需要持续解决一类复杂难题,当你有了一个稳定的体系,才可能持续迭代,持续升级,会变得越来越专业和牛逼。

不然每次都变,每次都忘,每次都靠直觉,成长的速度就太慢了。

有体系还有一个副产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有体系的人和没体系的人讨论问题,会是碾压级别的胜利。

你想过的问题我都想过,你的漏洞我也知道,这个仗我想输都很难。

这是第二个段位,有体系。

面试,可以有一个结构化的面试清单;
融资,可以有一个结构化的筹备过程;
品牌,可以有一个结构化的品牌画布。

但这个段位有一个硬伤,就是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有很多个不同的体系,横着拆也行,竖着拆也行,哪个可以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呢?

比如,做一个大的产品方案,可以按照人,事,钱来拆对吧?可以按照时间线来拆对吧?可以按照执行部门来拆对吧,那么哪个更好呢?

但自从做一堂这个创业课程产品以来,每天就琢磨创业和方法论的本质和孰优孰劣,终于,感觉自己慢慢进化到了第三个阶段。

我不知道学术上叫什么,我给内部的同学讲,这个可以叫做: 逻辑链。

第三个段位,是什么意思呢?

你的所有拆解方法里,努力寻找一个有前后依赖关系的,逐步推导过程的体系,这样就可以循序渐进,分步执行了。

比如,做一个产品方案,我看过很多公司的产品方案模板,各有千秋。但其中有一类大厂的版本,是一个完整的顶层设计逻辑链,执行起来明显是更优的:
1-方案背景(到底要解决的问题)
2-方案目标(想解决到什么程度)
3-方案框架(做什么能完成目标)
这是顶层设计,剩下的就是细化和拆解了。

比如,如何设计一个创业项目的业务里程碑?核心就是五个最重要的环节:需求,解决方案,商业模式,增长和壁垒。

这是我在一堂原创的分析模型,如果你认真体会,就会发现这五个环节:彼此独立,完全穷尽,环环相扣,逐步递进,按序推导。

江湖人戏称“练会一堂五步法,创业再难都不怕”,哈哈哈。

当把方法论升级成逻辑链有什么好处?

第一,可以分步确认。

做大方案,最怕的就是推翻重来,反复修改。当有了一个逻辑链,就可以一步步确认,每一步确认完,OK没异议,买定离手了,继续讨论下一步。

如果你经历过写一个大方案,格式颜色校对都做完了,却被老板算盘推翻;

或者写了一个大的ppt,颜色像素对齐都做好了,却被框架性的推翻;

或者做了一个创业项目,产品定位一调整,整个产品基本都推翻重来,那么上面的文字请你多读两遍。

有逻辑链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有重点。

你面对的不是一个问题下平行的12大模块,而是一个逐步推理的过程:讨论第一个问题,讨论清楚OK下一个,讨论清楚OK再下一个,你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

如果你连用户是谁都不知道,就谈用户体验,
如果你连单元模型都没算,就谈增长复制,
如果你连求职目标都没想,就谈简历怎么写,
你不觉得心虚么?

我很喜欢一句话:不谈目标,就不要跟我谈效率。

因为如果我不知道目标,我连评价效率高低的基础都没有。

最后,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我把它叫做“逻辑原点“。

整个逻辑链条的第一步,一旦想清楚,这个产品设计会非常稳定,会很心安。

有些人喜欢叫本质,或者基石假设,或者第一性原理,应用场景不同,大体都是一个意思。

《欧式几何》开篇列了五条公理,有这几条公理在,整个几何学都能推理出来,大厦稳稳的。

你写方案,把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的透透的,然后根据它推导出整个的方案,整个方案也立得稳稳的。

你做一个项目,把目标用户的价值(需求)研究得透透的,以此来推导出你想做的项目和如何赚钱,只要价值不变,你的项目就不会全盘推翻。

你做一个旅行计划,你先把最核心的旅行目标想清楚,后面一切工作也就都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了。

这就是逻辑链第一步,逻辑原点的威力。

我想,例子举得够多了。好久没写文字,手略生疏,希望这些内容你读着还舒服。

最后回到主题,职场几十年,你面对的核心难题其实就那么五六七八个,每年每季每月都会反复面对,持续解决。

如果这每一个难题,你能找出来逻辑链,然后持之以恒的去刻意练习,去迭代,去升级,就很优秀了。

这可能是职场业务操盘手这个级别,最核心的内功了。因为长此以往,几年以后,有体系的会完虐靠灵感经验的,而有逻辑链的,推进效率又会吊打那些不稳定体系的。

希望这篇文字跟你有所共鸣。

最后: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防止抬杠,我说下这篇内容的适用边界:

只适用于复杂项目管理且持续操盘,持续迭代的情况。

如果你不是司令员,是战斗中的尖头兵,是销售冠军,是设计师,是创作者。如果不想全盘推翻方案,这篇文章的底层逻辑同样适用,但切忌直接套用。

因为你的信念,执行力和创造力,很多时候比逻辑更重要。

我是Truman,这第二轮写作实验,希望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

能读到这里的都是真爱,欢迎大家一键三连,多评论转发,这是我坚持写东西最大的动力。
65241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产品经理的日常

192218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