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宏观经济指标,可能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宏观经济:
一、货币供应量:M0 M1 M2
按照简易理解: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
M2=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IMF认为M0是“现金以及随时、直接转变为购买力的存款”
但是今天“个人储蓄存款”在移动支付的帮助下,实际与M0越来类似;
同样的,单位定期存款越来越表现为 货币基金以及现金类理财产品,甚至有往T+0的方向演变。
因此这样的统计口径下,对于M1 M2剪刀差的理解应该慎重。
二、PMI
在此网站可以查询中外历年PMI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因为国民性格的原因,振动幅度在5%甚至3%之间
而哪怕是德国这样以“严谨”著称的,变化也超过10%。
所以以绝对值来对比中外的PMI可能是偏颇的。
三、CPI
以美国为:前三大权重中 住房:42.3%、交通运输:16.2%、食品饮料:14.3%
中国:烟酒食品:34%、居住:17.2%、娱乐教育文化:13.7%。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成本和居住成本也不一样。
个人感想:
1、数据不会骗人。但会有人用数据骗你,所以要小心;所以更严谨的逻辑推导和更合理的数据统计口径都是值得探讨的务实问题。
2、指标的左边是目标、右边是政策。如果能够放下数据,理解为什么这么设置指标,才能更好理解目标是什么,以及政策制定者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