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申悦
550关注12k被关注6夸夸
公众号:互联网悦读笔记
个微:s2dongman
做了12年产品,写了七百多篇原创,出了2套课
喜欢逻辑思考和表达,现在all in AI
置顶
申悦
4年前
看到即刻上了置顶功能,就借机发篇自我介绍吧:
申悦,12年产品经验,前360产品总监、36氪产品负责人。常年发表对产品、内容行业、职场发展的观察和思考。公众号:互联网悦读笔记【关注领取七百余篇原创产品思考,与我深度交流】
249
申悦
5天前
如何设计AI Agent之间的对话?
最近负责的AI产品中,需要设计Agent和Agent之间对话的场景,用来营造一个活跃的群聊氛围。也顺便总结了实现该需求的产品策略。
核心逻辑是:通过调整Agent对彼此之间的记忆,来生成它们的对话。
即:当A和B正式对话前,先使用A对B的记忆总结,以及B对A的预期反应,来生成A的第一个话语。
这其中要经历:状态、观察、记忆总结,三个步骤。
举个例子,假设有A、B两个角色。
A的状态是:他今天提前下班回家了。
A的观察是:他看到B在家门口花园散步。
A的记忆总结是:
1)B是A的儿子
2)B正在为他的音乐课制作一部音乐作品
3)B喜欢在思考的时候在门口花园散步
4)A想要询问B关于他的音乐作品的进展
这时候A发起的第一句对话应该是:“Hi B,你的音乐作品课题进行得怎么样了?”
从B的角度看,A的对话,是他可能想要做出反应的事件。
B会检索并总结他与A的关系记忆,以及他可能与A在对话中最后一句有关的记忆。所以接下来,B会我们使用B的总结记忆和当前的对话历史,生成B的话语。逻辑如下:
B的状态是:他正在家门口花园散步。
B的观察是:A正在和B发起对话。
B的记忆总结是:
1)A是B的父亲
2)A很关心B,并且对B在学校的表现感兴趣
3)A知道B正在制作一部音乐作品
这时候B的回复可以是:“Hey 老爸,进展还挺顺利的。我一直在花园散步来清理思绪,找找灵感。”
总的来讲,就是在数据库中相互抽取彼此的记忆,并根据当前状态开启对话。在对话前,就要对可能的结果有预期。
03
申悦
5天前
远离说这句话的产品经理。
同样身为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时,最讨厌听产品经理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需求不明确,研发找产品沟通确认,搞明白后,就很容易听到这句话,背后潜台词是:“我需求说的很明白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懂,结果掰扯了半天,不还是我说的那个意思?”
但真把需求描述清楚了,人家怎么会再找你确认?😑
00
申悦
9天前
跨行业面试的一些注意事项:
1、跨行业面试,对方更关注的,是你抽象总结的能力,能否把过去经验提炼成通用方法论,是成功关键。
2、陈述个人工作时,务必注意不要夹带你行业专属的“术语、黑话”,会增加对方理解成本,得出“不匹配”的结论。
3、面试官通常会让你介绍过去成功项目经验,可以按:目标-拆解-达成路径-执行策略-结果呈现 5个层面说明,每一步说关键行为和结果数据,务必注意不要过多展开细节,很容易绕晕。
总之就是能以对方可理解的话术讲解你的项目,目标是让隔壁老奶奶也能听得懂😂
34
申悦
10天前
99%的产品经理在需求评审时都会踩的坑,你中了几条?
1、争对错。一条需求描述,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逻辑是否清晰、流程是否合理、场景是否考虑全面。千万不要去争一个“我是对的”,否则很容易吵起来导致会议一锅粥。
2、推责任。被质疑合理性时,不要有“需求已经定了、老板就是这么说的”的表达,你是解读者,不是传话人。
3、无主见。基于对实施成本、可扩展性、风险异常处理等角度,评审方会提出多套方案。你要思考哪种解决方案更优,而不是抛给对方给一个最优方案。
46
申悦
11天前
分享一个近期设计AI产品的心得:
最近在帮一家出海企业做AI产品顾问,遇到个很有趣的需求:
通过和Agent对话,让Agent保存记忆,形成一定的“人格画像”,下次再和Agent对话时,让它根据最近的对话记忆,给出符合“人格画像”的回答。
实现这个需求,需要经历6步:
第1步:Embedding存储历史聊天记录,
第2步:使用prompt,基于历史聊天记录,生成这段聊天记录的记忆总结描述,Embedding存储。
第3步:离线读取最近100条历史记录的记忆总结描述,使用prompt,给这些记忆总结按重要度打分,计算重要度分值
第4步:离线读取最近100条历史记录的记忆总结描述,使用余弦相似度算法,计算记录间的相似度,计算相似度分值
第5步:离线读取最近100条历史记录的记忆总结描述,按时间倒序,权重依次衰减,计算最近时间分值
第6步:三者相加,读取TOP N的历史记录,构建prompt,作为回答用户对话前,Agent输出的背景信息。
本质上就是在用户和Agent对话时,先给Agent输入一段过去对话的主题背景,这个背景要是最近的、重要的、有前后关联关系的一些事件,让Agent基于这个背景,给出更个性化的回答。
一个心得就是:设计Agent对话产品,需要懂得给Agent构建对话条件,通常你看到的对话,都是已经经过“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排序”后的结果。从这点看,做大模型产品,和做搜索策略非常像
617
申悦
22天前
对7-8年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第一是具备定义问题的能力。他应该能通过底层思维,直接想到问题的本质。
第二是具备拆解问题的能力。把问题拆出若干个子问题,每个问题知道配什么资源,在什么阶段达到什么样的分阶段的小目标,然后把它们串起来。
第三是具备推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拆完了后用什么人,需要什么技能来做这件事,知道怎么保证顺利推进
第四是具备懂人性的能力。能激励团队来高效解决问题。
第五是具备时间、空间和信任度的感知能力。知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资源、时间和信任的上下限在哪儿,知道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决策,保证大家在信任共识的前提下把问题解决掉。
28
申悦
22天前
产品是固化的运营,运营是动态的产品,这句话很有启发
40
申悦
23天前
最近在帮一位高P同学做面试辅导,有一些感慨:
1、当下的大厂招聘,越来越要求行业、岗位、工作方向高度匹配。同样是教育行业,招增长的不会看B端经验;同样是B端,招CRM的不会看做BI的;同样是做策略,招C端的不会看老师端的。这会让小公司负责全链路的产品经理,很难有机会去到大厂。
2、工作到7、8年左右,还能在一线牵头带项目、理需求、推业务的产品经理是非常抢手的,但需要你既能拿结果,又能理逻辑,还可以总结方法论,这一点其实很难。深入业务是好事,但过度深入会陷进去,视角局限。直接表现就是面试时充满行业“黑话”,淡化了底层逻辑。
3、“怎么体现产品工作的价值”,这问题是所有产品经理面试永远的痛点。做增长依赖业务动作,做基建依赖研发资源,做工具依赖需求方使用。产品化的最大价值是提效,但往往这很难客观评估。
46
申悦
24天前
突然想到一个观点,AI和行业结合的目标,本质上就是要做到无人化。
其落地的路径有2条。
第1条,是在原有业务链条的基础上做拆分,用AI去做每个环节的无人化,以知识付费为例,有市场、销售、主讲、助教几个环节,那是不是可以逐步用AI让每个环节都无人化。然后再把这些环节串联,让业务闭环无人化。这一点可以类比无人零售店,还是零售店,只是从有人服务变成无人服务。
第2条,是基于AI大模型本身能力,去创造一套和原有不同的,生成式AI驱动的业务服务模式。比如完全由一个AI老师根据不同学员个性化要求做24小时不间断定制服务,按服务量级收费这种。
第1条路确切性更高,但依赖原有路径,可拓展性不强;第2条更难预判但具备颠覆性创新性。
那怎么去找思路呢?如果是无人化方向,可以去看世界上哪里无人化做的好?我觉得日本是个很好的参考标的。
02
申悦
1月前
这玩意确实挺好玩的😂 #meme图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