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为时尚早,“民族历史文化”和人民叙事才建构百来年。
所谓“传统精神内核”,主要就是精神士大夫/文化遗老遗少们 对更广大人民群众和朴素历史的 YY 和说教。 //
@Dachein大澄: 有趣!我觉得题眼 是【作为大多数的传统中国人的思想内核】, 我同意你的观点,没有成型的内核,但全世界都一样,逆来顺受可以信任全世界任何角落的大部分存在,是一个阶级气质 .
不仅中国自古分士大夫 (vs 农民/平民),古希腊精神也是仅限于市民阶层 (vs奴隶); 即使谈到马克思韦伯写了新教伦理之后,放大的五月号时代背景,不仅还分新教徒/天主教徒和异教徒结构 ,如果加上殖民黑历史,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在美国的 黑奴群体思想内核,是否作为新教伦理的一部分?或者美国人的思想内核是什么?
所以我想
那么就这个内核,到底是一小撮精英文化传统,还是更广泛的人民叙事(人民这个词就是为此创造的) 上的文化精神, 如果是后者, 我觉得这个问题为时尚早,因为民族和国家定义历史,人民历史也就百来年...
面对这个问题最有勇气的,是俄国人,是一个好样本,一来几百年紧凑(速通),二来地理原因让反复自省, 什么是俄罗斯精神,是在贵族和农奴谁来 传承二元结构上反思 ,然后才有人民性/人民一词
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叙事 ,人民如果开始有文化建构能力(权力), 那么他的思想内核应该与传统精英叙事中如何相互作用。 这个过程我觉得才开始吧 .人民当家做主才几十年..
我记得 陈嘉映 在《解释鸿沟》中叩问普通人的意义的时候, 有一集很严肃的 跟学生周濂说, 我还是要去到政治哲学这条路上去.. 大概也是这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