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鳌拜在此
265关注761被关注0夸夸
本科-ubc,研究生-yale
曾为大摩(一级买方)贡献人生总长1/50
现为MBB 之一的Associate
阿德勒流派ENFJ-A
鳌拜在此
3天前
$yinn $yang就得每天换着买
31
鳌拜在此
3天前
Do you agree?
00
鳌拜在此
4天前
还好有英伟达的看跌期权,不然真的要崩溃了😫
10
鳌拜在此
5天前
人如果习惯了通过金融赚快钱,
之后会形成什么不良习惯吗?
80
鳌拜在此
5天前
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被太多人歪曲解读了!这可不是什么西部大开发。也并不会给西部带来太多发展机遇。

产业转移情况(部分):
广东搬迁至四川的十大工厂:TCL集团(6.8万人)、华为、小米、OPPO、vivo、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长虹电视、新希望集团、海尔智家、索尼、富士康、京东方等。
北京搬西安郑州。
上海搬重庆武汉。
杭州搬到贵阳。
南京搬到昆明。
天津搬到南宁。
青岛搬到福州。
宁波搬到南昌。

这次产业转移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这些地区可以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质量,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这也有助于优化全国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跟战争关系不大,现代战争,真到了导弹突破防御体系可以攻击到领土时,证明已经输了。接下去再多战略纵深也没用。你哪怕躲喜马拉雅山上都没用。除非准备打游击战,把敌人拖入全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这政策更多的是吸取美国"脱实向虚"后工业凋零的教训。将过剩的产能(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 转移到西部地区,防止低端产业全部转移到东南亚和非洲。

上面的想法是:国内一定要保留全产业链。做好最坏打算,哪怕被全世界封锁,我们关上国门内循环可以自给自足生产所需的一切。这是战略考量。因为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遭到对手无下限的阻挠。

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这种"自由"会不可避免导致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味逐利,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追求更低价的土地、更廉价的劳动力、更便宜的原材料……

国内日益高企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原材料价格显然与产业利润需求是矛盾的。所以前几年一直在提"过剩产能外迁"。

不光是我们,全世界皆如此。东南亚跟非洲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也是抓住了这个契机。那么,美国如今的困局就是前车之鉴。现在拼命跟非洲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也是抓住了这个契机。那么,美国如今的困局就是前车之鉴。现在拼命给企业补贴,引导制造业回流,为时已晚。

我们的上面现在就是要避免走到那一步。一带一路要继续,过剩产能依然要迁移去非洲、东南亚。但是国内要保留全产业链。在西部保留完整的产业链要素仅仅是战略需求,保留一份随时可以复燃的产业火种罢了。

反倒是东部沿海地区,强者恒强的主题永不变。原本紧张的土地资源以后就能用于发展高端产业了。这几年一直提的"总部经济",就是这个意思。以后我们也会成为控制技术研发和专利的金融资本输出国。

未来上海、深圳遍地是跨国公司总部、专利投资公司等等;环沪环深的都市圈其他城市做研发、测试、精密仪器、高端装配等等配套产业;而生产工厂很多都会放到东南亚和非洲;中亚地区会渐渐遍布通往我国的能源输送管道。产业模块分散化、企业跨国化、资本全球化,这才是未来的趋势。

至于部分产业转移到西部,也就是做个工业生产要素备份罢了。从全产业链这副身躯上取下一些干细胞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东部沿海产业中西部战略转移的深远意义

04
鳌拜在此
7天前
2024这个操蛋的年份,经济萧条,企业破产,债务无法追回,两大经济大国政策一变又变再变,失业率高涨。。。如此水深火热的时刻,最后发现最赚钱的竟然是在美股里面做日内交易,企业经营变得又更加艰难了,因为做交易来钱真的快啊啊啊啊
21
鳌拜在此
8天前
做金融的人是不愿意去经营企业的。
原因很简单:交易所从来不会拖账。

MARKETS ARE NEVER WRONG.
OPINIONS OFTEN ARE.
11
鳌拜在此
9天前
对不起了家人们哈哈哈
60
鳌拜在此
9天前
温哥华今年的极光真的多
00:08
00
鳌拜在此
9天前
发现很多人根本就不懂赚钱的基本常识:
天天表面卷努力,核心实质你是否思考过自己想要什么吗?钱or权?
财富不是对勤劳的奖赏,而是对于智慧的补偿。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单位时间内必须让自己的资产快速增长。地球上有个地方,商业模式简单,且轻松七倍利润。
大家都是普通人,别想那么高大上,讲那么多关系有什么用?画饼留着过冬吗?
任何风险类杠杆最多30%,投资是情绪游戏不是智商游戏。
商业世界里,你可以没有道德,也可以无视法律,但是不要让利益共同体失去对于你的商誉评级。
任何的决策不要被媒体和舆论引导,他们都是要收割你的那群人的传话筒。如果你不知如何决策,就应该去看看你的竞争对手如何分析你以及他们准备如何对付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