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1725.
37关注23被关注0夸夸
美食街的扛把子,生活中的浪漫家
写诗写随笔,看书看世界
你是美是善,是不灭的一
1725.
10天前
秦巴一带的风光
回家的火车上拍的😄
20
1725.
13天前
确实!

冰清小仙女: 很多年前听到一个外貌条件和学历学识都很差的男生吹牛,没有他追不到的女孩。 ​ 他的方法就是死缠烂打、死劲儿对对方好。​ 我当年对这条暴论嗤之以鼻。即便目睹他几任女朋友都很好看,最后结婚的女孩也很优秀,依然觉得可能的原因只是,他经济条件比较好,有些女孩会看中这条。 ​ 但这些年经历渐长,接触的女孩子们也比之前多了很多,忽然发现这个原因只是拼图的一角——经济条件好只不过为他提供了可以对女孩好的前提,他真正能够得手的原因是 大多数女孩太过善良的愧疚心理,以及深深的不配得感:「我何德何能值得他对我这么好?」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男生的缺点也都能主观忽略和容忍了,决策出现了偏差。 ​ 由此​联想到「女孩要富养」的核心,是让女孩对于一些金钱付出产生免疫力,更是让女孩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充分的「爱的滋养」——不缺钱,但更重要的是「不缺爱」。 因为金钱和礼物就是一种爱的表达,很多女孩并不是看中了对方的钱,而是觉得对方为自己花了钱就是付出了很多爱——而事实不一定如此。 ​ 我们​当然是要找一个对自己好的人,但这是前提的条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不需要为一些低成本付出而感激涕零心怀亏欠甚至要牺牲自己。​​ 关键是,自己究竟喜欢的是什么?喜欢怎样的人?喜欢做什么事? 你那么优秀美好,值得全世界都对你好。所以一定要记得,你的每一项决定,都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更好。不要勉强。不要糊弄。

00
1725.
22天前
看了但没太多感觉😂
看到后面没细读,直接跳着看了,等于半弃读
有缘时再读吧
20
1725.
1月前
今天去了江滩散步,很多放风筝的,天气很好,江水很蓝
买了冰糖葫芦,开心😆
化妆了穿了马面裙,真好看啊🥰🥰🥰
长大了一岁笑起来好像没怎么变哈哈哈哈哈
30
1725.
1月前
元旦出门逛街,偶遇超可爱的灰色垂耳兔🥰🥰🥰
50
1725.
2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借用石川啄木的话:
“很会笑的青年男子,要是死了的话,这个世间总要寂寞点吧。”

纸质书就是很会笑的青年男子
00
1725.
2月前
#书评/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1》

第一部写朱元璋的生平以及明朝建立的过程
元朝覆灭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也并不像之前一个朝代灭掉上一个朝代那样,被赶尽杀绝。从元朝到北元,蒙古一支始终在延续,从元帝国变回了鞑靼。
朱元璋从一个一无所有被逼造反的贫困者到建立明朝的皇帝,虽然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才走上了造反之路,但他走得十分扎实,其刚毅心智、军事才能不可小觑。
并且,他很会做人,他深知要得到一切并不能完全靠暴力。陈友谅不懂得人与人之间有义气,有情分,一个人的胆量、胸襟并不由地位、财富、身价来决定。如果一切关系都用弱肉强势的生存法则来维系,也就离崩溃不远了。

我看这本书时,提了2个关键问题:
1️⃣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功臣?
从前学习中国史,只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杀了很多功臣,从这只言片语,只觉得他是一个不念旧情的残暴之人。
这本书里给出了一种见解:朱元璋杀掉这些功臣,是因为他想立朱标为太子,但是朱标走得早,他便把这个位子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但此时朱允炆年幼,没有驾驭群臣的手段,若是被开国功臣把握了朝政,那辛苦打下的江山就有拱手让人的风险。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帮大臣只能排着队拿着去阴间的号码牌。
这里插一句:朱标早逝真的很可惜,因为他明白,只有皇帝是贤明的君主,大臣才是拥护明君的臣民。他外柔内刚,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经历在建朝过程中腥风血雨的历练,也能与大臣们良好相处,积累了处理政事的经验。由此来看,确实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选。而历史不容许假设,ε=(´ο`*)))唉

2️⃣ 朱元璋废了丞相一职,后续如何?
朱元璋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制度,他认为自己已经建立好了一个完美的模型,后人们只要往这个模型里套,就能保证子孙后代万世而为君。
但丞相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结构的必然产物,没有丞相还会有内阁。废除丞相与历史规律相悖,也就是朱元璋个人精力无穷,朱棣就受不了一个人处理如此庞大的政务,于是内阁应运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文笔,这是一本对于明史入门者非常友好的读物,没有学究气,也不会过于随意,在必要处会附上《明史》中的原文,有时还会与读者有所交流。
看似通俗的写法,背后却有深厚的积淀,由此不会觉得通俗得玩世不恭,而是行文兴之所至,大开大合。
20
1725.
2月前
#思考
我总是想有最高效率的方式,但总是尝试觉得效率一般就暂停。这样,还不如笨办法持续做。所有的高效率都是从笨办法化简得来的

先完成,再完美,先去做,至少把时间堆起来
但注意,是“至少”。不是说只堆时间,而是如果连基础需要的时间(做的量)都没有,也谈不上效果。要养成习惯,都是从高频率+时间起来的。比起优化内容,一开始不如先强化动作的稳固性。
去思考关键动作固然很重要,但是为什么不能边做边想呢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