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Naug_
245关注387被关注3夸夸
手机OS产品经理
Naug_
24天前
粗暴而直接的好评令全球变暖

-Will: vivo的系统是真的好用。

20
Naug_
1月前
前阵子和公司做自研输入法的产品经理说迁移到微信输入法后的感受,自研的 Jovi 输入法明明暂时没有商业化目标,但体验上的小巧思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让我很痛心。
使用下来,微信输入法有三个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产品设计:

1.跨设备使用匹配码的方式做跨设备剪贴板,一个基于庞大的社交账号搭建起来的生态,做的输入法居然用匹配码,用来达成“让输入法不知道你是谁”的隐私保护的目的;

2.常用语的匹配码设计独特,默认匹配码用的是前三位。带来的体验就是当你肌肉记忆输入一段习以为常的大段字符时,会自然在顶部跳出常用语候选,其他家输入法我没见过。
我跟输入法产品说的时候还没 get 到好在哪。反正用起来就知道那种微妙的惊喜感;

3. 对手写找字的洞察也很有趣,将手写找字功能放在候选词列表底部,或展开后选择列表的右侧,是非常有意思的设计。
虽然大家都会手写,但年轻群体不会将其作为主力输入法。这个设计将手写作为找不到字的兜底方案,用户如果知道字但无法通过拼音找到,就可以通过手写进行兜底。
175
Naug_
3月前
在考虑明年春节给家里老宅子拍组照片留念下,不怎么住人了,周边几户也不再回来。
现在安静得只能听到远方的鞭炮和山中的鸟叫。
70
Naug_
3月前
发现一个有点地狱的事情,今天是我的星期十七,还没重置好。
130
Naug_
4月前
发现一个自己暂时无法解释的表现:
iPhone 在截屏编辑页面是无法呼出通知中心的,
而可以呼出右侧的控制中心,
相册编辑则都可以。
为什么?只是一个 Bug 吗?
10
Naug_
5月前
要赞美一下魅族终于在 Flyme 10.5 上提供的「文字壁纸」功能,先讲一下这套熄锁壁纸方案有什么特性:
1.熄屏显示界面输入汉字,亮屏后的壁纸会将这些文字进行拆解,散落在壁纸上,从文字到部首笔画的拆解过程平滑过渡;
2.每次亮屏拆字结果是存在差异的,用户看到的拆字次序、位置都有所不同;
3.拆字后悬挂的部首、笔画会跟随重力感应轻微摇摆,仿佛真的悬挂在了壁纸这个空间中,而不是钉死在墙上;
好在哪呢?
1.解构汉字这件事本身在我看来就是一件很有魅力的事情,这套拆字壁纸方案让我联想到徐冰的《天书》,把汉字还原为一种可以分解的视觉材料,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文化属性;
2.文字的自定义让用户自行赋予视觉元素意义,能满足一些多元的个性化表达诉求;
3.整体视觉挺合我口味的,从字体选择、颜色定义到拆字算法以及布局策略做的都不错,再加上一些与用户行为互动的巧思,让元素活了起来。
距离Flyme 10 的发布会已经半年有余,在魅族 21 发布之际终于OTA支持了拆字壁纸,把饼给圆回来了。从最终呈现的方案来看,各方面定义非常复杂,在手机端 Flyme 资源不多的情况下把这件大事给办了挺不容易。
再次赞美一下拆字壁纸,是最近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手机 OS feature。
00:10
164
Naug_
5月前
用iPhone这段时间有个很明显的感受:主动感知和响应的理念遍布于软硬件大大小小的表现上,这方面 iPhone 确实非常领先。

举几个例子,
·屏幕:自动亮度、True tone,对于环境光强度、色温的感知和适应,目前效果依然行业最佳,让他有藏起来自动亮度开关的自信;

·设备姿态:抬手亮屏和自动旋转的判断也是行业最佳。先前无论我用什么价位的手机,这俩功能都保持关闭,使用iPhone 就可以开着;

·身份校验:face ID 主动验证,五年至今的识别方案,不仅带来了不错的身份验证体验,还为锁屏层级的设计保留了大量可能性;传感器还提供用户注视与否的感知,为亮灭屏提供判定依据;

·AirPods 降噪:自适应降噪和对话感知,根据外界环境改变耳机内外信息量占比。自适应对我来说降噪强度略低,对话感知体验不错;

·鲜为人知小细节一则:截屏裁剪时,裁剪框会根据截屏内控件元素的位置做吸附,提升用户裁剪准确性(之前考虑过自己也要做,但方案过于复杂了);

这个思路还贯彻在 iOS 内越来越多的主动建议触点,希望大家也都能学起来。(最后附一无关配图)
190
Naug_
6月前
体验了一下Rokid Max,是没有 station 的版本,简单说说。

这款AR设备最大卖点其实很简单,就是“便携大屏”,所以先聊显示效果。
1.画面效果还不错,亮度不错,但瞳距不好调导致还是有一些不舒服,底部的漏光让沉浸感一般。
2.舒适性还行。便携,做到了但没完全做到,很轻便,但线还是有点麻烦,造型对我来说是完全无法公共场合佩戴的状态。
没盒子不支持3dof,导致我戴着活动了一下现在还有点晕。

其实这样看有个事算是迫在眉睫,就是所谓的移动手机PC模式可能到了该搞的比较好的时机了(先驱是三星的Dex模式,锤子的TNT)。
先前搞PC模式,用户得先有一个大屏,连上切换为PC模式搞所谓的便捷办公,但这事搞笑就在于,宣发时总是幻想“随时随地找到一块屏幕就能开始办公”,但生活中大屏+外设,然后没算力的场景真的是很难找到,就导致这玩意并不那么说得通。
而现在手机+AR的组合才真的让移动轻量办公这个场景故事圆上。比如在候机状态,坐下把俩东西一连,确实能处理一下办公事务,手机这时候作为便携的算力和数据中心就很好理解了,毕竟这类便携 AR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受制于结构、重量、续航、散热等等都不会有很强的能力配备。
00
Naug_
6月前
去年看到 Dribbble 上有一套这样的概念设计方案,看预告片今年 OPPO 在折叠屏落地了一套新的多任务方案,不知道是不是有一些相似点?
现在的宣发让我有点期待。
00:24
11
Naug_
6月前
首次体验赛博书写,两个点导致用着比较累:
1. 我是站立书写且大小臂都处于悬空状态,容易疲劳。
2. 缺少了笔纸间轻微的力度反馈,对于笔触的控制弱了很多。

总体第一印象是蛮好玩,好久没写字了其实,对于我来说多了一个打开 VR 的理由。
周末录个写多一点字的视频看看。
01:4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