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hjcake
114关注36被关注0夸夸
hjcake
1年前
薛兆丰这几年比较火,本来有人推荐了他的经济学讲义,大兴图书馆没找到那本,倒是找到了这本。
这本是98年开始的近20年的他的一个随笔集,对于了解薛兆丰历年来对一些看法的变与价值观的不变,倒是很有价值。
很专业,很理性,符合其专业背景。
以我的专业能力,不敢判断其对与不对,只能说挺有意思,挺有启发。

第2张图是近几年对所谓“客观”的一些思考,圆心代表最客观的观点,圆的范围代表个人的专业、出身、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交的朋友等等因何形成一个“人”的所有的一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客观,但这个客观不一定是别人的客观也不等同于更大范围的客观——实际上有没有一个全局的客观都是一个问题,可能从数学意义上有。考虑事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算力上来讲,即使是数学意义,全局的客观可能也需要滞后几十年才能得到,也可能永远得不到。

说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是,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或者树一个靶子,而是尽量的去接触别的圆,扩大我们的圆,追求那个可能永远也追不到的客观,或者用中式语境来表达,永远追求并趋近于
00
hjcake
1年前
我去,这句话我也说了好多年了
我们希望那些相对原始的地方,保持它的原始风貌,以便于我们随时去参观一下不一样的环境,但我们自己却愿意在参观之后回到我们更舒适的现代化环境中来
本质上是自私的
所以一些具有特别民族特色的地方,大家能去的话赶紧去,我们没有权利要求人家永远生活在男耕女织的时代
00
hjcake
1年前
哈哈哈哈哈,这段笑死
00
hjcake
1年前
这本书被太多人引用了,即使没看过,也无数次的听到过。
​但是看完之后发现还是和听别人引用的感受不一样,果然馍还是得自己嚼。
​从道的角度个人成长的角度讲,现在信息庞杂,我们所得到的信息,尤其是经过算法推荐之后,要审慎的辨认信息的来源、立场和观点,避免幸存者偏差。并且尽量去啃硬骨头,去读那些数据多而不是从某一个片面的点生发充满情绪化的语言组成的的论文、图书。断章取义的零碎信息,只做参考和信息的入口即通过这个信息做媒介深挖后面的行业数据,避免用这些零碎信息来替代对行业和事情的整体把握,对于热爱阅读(对文字有天然的信任感)和从信息匮乏时代过来的人来讲,极容易把所有的信息认为是重要的真实的,并和自己原有的立场观点进行关联(在算法时代尤其容易形成信息茧房)
​从术的角度经营推广的角度讲,绘本馆行业从业者要会包装,让自己的形象和阅读的专业性形成正向的交互作用,尤其是第3页图的部分要特别深入了解,用自己的话讲给我们的准会员家长听,让他们了解深度思考的价值且和阅读的关系,进而形成对阅读价值的认知并转化成付费行为。
00
hjcake
2年前
我有时候想,是不是有很多人把逆反心理当成独立思考能力了?
00
hjcake
2年前
《寂静的春天》被奉为环保者圣经,很多人都受过它的理念的影响,引用过它的观点,但我怀疑,其实很多人并没有完整的看完这本书,可读性不强,数据和案例过多,尤其是关于昆虫和鸟类的数据,冰冷,缺乏趣味性。
最关键的是这本书的观点并不偏激,并不情绪化——这也是这本书不容易读下去的原因之一,语不惊人死不休,往往情绪化的描述反倒更容易找到情绪化的认同,并借由此完成内容向收益的转化。如果“震惊部”是一个极端体现的话,绝大多数现在网络上提供的内容只是量上没这么夸张而已,当味蕾已经习惯了高油高盐辣椒重口,则相对更有营养的青菜豆腐就显得难以下咽。如果没有法律禁止,劣币的回报率一向高于良币。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体现了这本书的严谨和理性(除了书中大量引用的数据),作者不止是提出问题,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姑且不论办法是否有效——作为非专业人员不好判断,但从引用的数据看,逻辑是自洽的,没止步于口号式的呼吁)。现实中,我们常常希望拥有提出问题的权利,但又不想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很多时候都没认真思考,甚至连自己的利益立场都没考虑清楚,只是随着情绪化的内容发出情绪化的合声,进而形成情绪化的环境,观点对立,把对事情本身逻辑的判断变为了对不同观点方人品和道德的攻击。独立思考并不是反对主流观点这么简单,如果为了彰显“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反对一切主流观点,那“独立思考”就成了独立思考的枷锁。实际上,在有些小圈子里反对大圈子的非主流观点有时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完成。
这本书也只是作者从她的立场、角度,主观感受,客观所拥有的数据出发完成的作品,大家可以随便看看,如果有时间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从其他国家其他社会环境角度出发反驳这本书的一些观点,作者的行文相对比较理性,可能也希望我们保持理性,培养极端环保主义者未必是作者的初衷。
00
hjcake
2年前
和企业里的上升渠道一样。同样是读书,也有两个发展路径,一个是学者,一个是文人。
前者更理性,追求未知的,因为未知的总比已知的多,所以更谦恭一点,但在自己“已知”的范围内也更固执。
后者偏感性,更容易被已经发生的事情打动。但常常倾向于用感性来推导未发生的事情。悲剧总是比喜剧更深入人心,所以对未知的判断常常是悲观的。常有今不如昔之感。
互联网上的争论常常源于学者和文人看问题的角度。学者吝于展现自己感性主观的一面,那常常是做学问的大敌;但文人偏偏要让自己显得理性客观,以让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所以讨论时要快速的判断对方和你是不是一类人,不然的话讨论不到一起去。
就算是骂街也骂不痛快。因为完全骂不到对方的痛点。
00
hjcake
2年前
文人误国,各国皆有。
00
hjcake
2年前
英法干涉克里米亚也是有传统的。
00
hjcake
2年前
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跳出这段儿来。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