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酷口家数字花园
76关注392被关注0夸夸
实践卡片盒笔记法,案例:weqoocu.com
置顶
酷口家数字花园
1年前
酷口家数字花园:
业务层:
- 5分钟阅读(即刻,微信读书,B站,公众号)
- 主题领域:数字花园、卡片盒笔记法、历史地理学、大模型和大数据

采集层(ods):
- 永久笔记:Obsidian
- 文献笔记:五彩+浏览器(kiwi手机&chrome pc端)+十行笔记+微信读书
- 闪念笔记:五彩日记+dinox
- 项目笔记:obsidian+tasks+components ,滴答清单(基于gtd)

加工层(dw): 卡片盒笔记法+kg笔记法+大模型
- 明细层(dwd):基于主题的笔记集合(dataview脚本)
- 汇总层(dws):利用kg笔记法的实体、概念、关系笔记,汇总明细层的内容
- 大模型辅助:豆包、dinox

应用层(app):
- 文字:Wordpress(大笔记)+即刻(小笔记)
- 视觉:飞书白板+腾讯文档

闪念笔记 - 酷口家数字花园

1313
酷口家数字花园
10:16
00
酷口家数字花园
1天前
感觉utools 都能做到,那我还是先用好utools //@Kevin-w: 应该没有什么是 raycast 能做到的,utools 做不到。主要还是两者产品设计方面的不同。utools 我目前也在用,但只是使用两款插件 JSON编辑器、编码助手。raycast 没有 windows 版本,不过目前也在做了。
这里谈一下我从 utools 转到 raycast 的原因(当然太久没有关注 utools ,可能其中有一些 utools 也已经支持了的):

1. 颜值。我更喜欢 raycast 的设计。
2. Raycast 可以对extension、command 设置各自的快捷键,一键打开。这一点扩展性比较强,可以实现很多快捷操作。
3. 和苹果的生态整合的更好。例如插件支持整合苹果原生应用:提醒事项、日历、备忘录、快捷指令等。
4. 插件生态更符合我的使用习惯。
5. 内置 AI 功能。当然这一个是订阅 Pro 才能使用,可以不做对比。

Kevin-w: #2024最爱的3个产品 2024年最推荐的软件之一:Raycast 使用 Raycast 有 2 年了,已经是我最离不开的软件之一。今年五月份订阅的 Pro+AI。 优点: 1. 颜值高,符合我的审美(第一生产力) 2. AI 快捷键直达、多种模型可以选 3. 内置的功能丰富齐全。目前已经替换了我之前使用的截切板工具、窗口管理工具。计算器功能也很好用,各种单位的转换等等。 4. 社区生态丰富。store 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的插件。有 Typescript + React 经验的也可以尝试自己开发一些趁手的小工具。我自己尝试学着开发了一个小工具,用着体验不错,大大提升了效率。 缺点: 1. 目前不支持类似 utool 那样直接根据剪切板的内容自动匹配合适的插件,需要自己设置快捷键快速唤起,再粘贴等等。看似只是多了一步,但是使用频繁的插件最终会降低不少效率。比如 utool 的 JSON 编辑插件,是我还没有卸载 utool 的主要原因! 2. 插件的窗口比较局限,不能像自家插件(AI) 那样有一个独立的窗口,调节大小。 官方已经在做 iOS 版了,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还挺好奇的。期待一下~

00
酷口家数字花园
1天前
是的,这个是五彩的核心能力,在手机和pc上都可以看到划线和标注 //@Kirin.Ai: 之前我用有道云笔记,就是做剪藏。但收进去容易,导出来麻烦。五彩可以直接在网页上划线标记,特别好

Kirin.Ai: #2024最爱的3个产品 之APP 1.秘塔AI 2.微信读书 3.五彩助手

00
酷口家数字花园
3天前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
00
酷口家数字花园
3天前
卡片盒笔记法的电子化系统实践起来相对比较麻烦,它可能不是同一款软件,而是一系列软件的集合,集成记录、加工、分享的环节。而其中,原子化的闪念笔记变成永久笔记或者项目笔记应该是最难的部分

即友_9JAZ1W看看: 关于知识管理软件个人拙见,声明,文章较长,适合有一定基础的那笔记管理者进行观看。 目前市面上知识管理的笔记市场百家争鸣,每家笔记软件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方法,但是就目前而言,基本上没有人能讲明白其真正的原因,本人已《考点笔记写作法》一书中的内容即为基础,通过查询相关资料以及实践,做出如下总结。 笔记软件方式:有白板笔记,有大纲笔记,思维导图笔记,以及注重数据库笔记,这些笔记都会利用双链来建立笔记之间的关系。 笔记的类方式:标签分类,编码分类。 本篇文章围绕如何更好的搜寻到以前记录的笔记和更好的视觉化呈现为目的,实现知识的复利。下面我就一下观点进行陈述,表达我的观点。知识管理的过程基本为为收集-记录-整理--创作。 收集过程信息源有:网页,书籍,论文文献等。可以直接利用手机截图等功能先把信息源记录下来,如果以后翻看的时候想不起来,这大概也是不重要的内容,这一点很好的可以帮助我们在不戒断豚鼠的行为前提下,保证从不同渠道摄取信息。 记录:主要有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项目笔记,索引笔记等。不要纠结这些概念,我们只需要记住首先要记录知识点,再通过相应的整理变成知识库,这里暂不考虑输出。闪念笔记追求的是随时记录灵感采用flomo即可。 文献笔记这是最重要但是恰恰是大家都没有重点讲到的内容。这也直接决定了笔记软件百家争鸣的主要原因,原子化到底是采用结构化大纲笔记,还是白板笔记,以及思维导图。为了知道使用什么软件需要对不同的形式笔记进行讨论。 为什么用白板呢?有些人回答说因为可以梳理出一些复杂内容之间的关系,便于理解。 为什么使用思维导图呢?因为可以呈现出导入结构便于了解文章的框架。 为什么使用大纲笔记呢?简单易操作,记录也轻松。 以上三种方式是基于不同信息源的复杂程度,直接决定了文献笔记的记录方式,对于b站一些简单的视频,如果采用思维导图记录是不是太大材小用了。但是对于一本不太理解的书籍,只采用结构化(以OB为代表)的笔记记录是不是不太容易理解。对于论文,按照特定的逻辑去读,只需要先建立一个思维导图框架,每次阅读填内容就可以,相比于大纲和白板更方便记录。以上是导致大家看到哪种笔记软件都合理的根本原因。目前市面上的软件应该还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视频和网站中的内容是新建一个笔记页面好,还是都记录在一个界面好,这个自己决策,我喜欢记录到一个界面。但是对于论文参考文献和书籍,我一般都是一篇文献或者一本书只建立一个笔记,这种笔记可以直接建立一个文件夹存放即可。 文献笔记的记录过程其实即使一个自下而上又是一个自上而自的一个过程。在初期广泛收集的时候是自下而上,在后期是自上而下,但某些时候也参杂着自下而上的记录方式。 而且在记录文献笔记的时候我并没有讲笔记原子化,我经过实践下来如果这个阶段笔记原子化,那么将陷入无尽的内耗当中,浪费时间,而且自己没办法判断原子化的程度正确与否。 整理建立知识库永久笔记:建立知识库涉及到的几个概念:双链,编码和标签。这些方式遵循的本质就是建立关联以及分类。 永久笔记可以直接剪切当时记录的文献笔记,也可以通过引用的方式,在次加入自己的评论变成永久笔记。 双链:这也是目前笔记软件的主要的功能,这项功能确实很重要,但是首先我们要搞清楚,OB里面双链分为文章引用以及块引用,我们大多数的时候使用其实都是块引用。因为块引用准确的建立起两个文章之间段落内容的关联,这里有人可能感觉,我已经将文章原子化了,完全可以建立文章引用,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对于认知的不同,当时的原子化以及可能没有那么彻底。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建立的都是块之间的关联,当然这不排除有文章之间的联系,这个如何区分需要自己把握。 标签:注重于对笔记的分类,一个笔记也可以打上不同的标签,在有需要的时候快速寻找。 编码的质上还是分类以及建立联系(这里不等同强分类,而是一种弱分类),这种分类是通过编码来将卡片存入一个固定的位置,但是一定要可视化编码以及标题,这样可以通过图形可以看出当知识体系之间的生长过程,而且编码是可以建立起笔记时间的弱关键的,因为有些笔记从 1 到 1a再到 1a1,1a1 和 1 之间关系到关键性很弱,但是呢当时确实是看到 1a中的内容才去寻找到的 1a1,这一点标签无法实现。编码可以呈现视觉上的思维导图,但这仅仅是视觉上。这与白板进行知识管理有点相似,但白板在可视化成线上需要手动连线,而且用白板进行永久笔记的卡片管理在范围内的知识体系中比较好用。 索引卡片:通过不同永久笔记形成的更深刻或者用于不同编码之间的笔记。 数据库软件(Notion)以及白板软件:在建立知识库的过程中由于自由度较高,对于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很高,不利于长期进行知识库的管理,尤其是白板,这给大脑绝对带了了严重管理负担。数据库软件更适合整个人生系统以及任务等等管理,但对于知识体系管理有点难以支持。而且在刚才也强调过白板需要手动进行连线。 综上我目前采取的方法是编码和链接两种方式,标签用于辅助管理,可能只是简单的记录未思考之类的标签。 创作写作阶段这里包括解决问题:有了完整的知识库,可以通过知识库,构建写作相关的素材库,知识库可以直接成为素材库,在写作中临时找到的一些素材也可以变成知识库,如何组合这些素材,可以先放在白板上通过排列组合,再加入一些内容形成一篇文章。这一点Lattcis可以完成,虽然它叫做知识管理软件,但实践下来作为一个写作软件比较契合,可以通过复制粘贴知识库中的内容作为素材库在白板上进行拼接形成一篇文章。 总结:无论是思维导图,还是白板,这些都是呈现视觉化的一种手段,因为人对图形天然就比较敏感,这一点可以参考《xmind用好人生思维导图走上开挂人生》一书,但是该方法的使用是根据不同条件进行选择的,而不是用一个特定的标准去框定。 目前知识管理软件不足我使用下来的痛点:在文献笔记阶段,最好是可以融合结构化的大纲笔记以及思维导图笔记两种记录方式,而且这两种记录方式要能引用。 在永久笔记阶段:可以通过编码呈现为可视化的思维导图(仅仅在视觉呈现上)。

00
酷口家数字花园
3天前
获得洞察需要“沉浸”和“抽离”两个关键。“沉浸”即完全投入事物,获取真实深入体验;“抽离”为深度沉浸后,以超然视角审视过程。“沉浸”提供原料,“抽离”给予视角,二者交织作用,有可能在某一时刻产生洞察的火花,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本质。

李继刚: 如何获得〝洞察〞? 获得洞察需要两个关键: 一是"沉浸" - 完全投入到事物中,与之合一。不是站在外面观察,而是融入其中去感受、体验。这种体验必须是真实的、深入的。 二是"抽离" - 在深度沉浸后,又要能跳出来,以超然的视角审视整个过程。这种抽离让我们能看到更本质的东西。 沉浸给我们原料,抽离给我们视角。 两者交织往复,就可能在某个瞬间迸发出洞察的火花。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