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A-ZUO阿左
54关注55被关注0夸夸
A-ZUO阿左
2天前
【身份就是自我绑架】
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的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
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毛姆
00
A-ZUO阿左
4天前
今天读到一句话,挺治愈的,分享给大伙儿: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坦然的接受。
允许人生有遗憾、允许世事无常、允许错误发生,然后轻装前行。 ​”
00
A-ZUO阿左
4天前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到:
“生而为人,
不必做何人的牛马,
也不必做物欲的柴火,
我们要思考生命的本质
和生活的真相,
体验每一个当下最真实的体验。”
00
A-ZUO阿左
4天前
“能长期稳定维持下去的关系不是靠很强烈的爱,很大量的付出,而是很少的攻击,很少的对抗,很少的强人所难,很多的接纳和允许。爱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关系。
11
A-ZUO阿左
5天前
【什么是真正的高手?】
就是十六个字,大量阅读,大量练习,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佛陀是怎么证道的?一开始就是坚定的苦修,历经多年无长进,后来在菩提树下打坐发愿,不证道就不起来,结果七日后顿悟。
佛学大师鸠摩罗什和玄奘,他们的功力为什么那么强?就是从小就背佛经,八九岁刚认字就开始,不停的背,不停的找佛经看,等他们四五十岁的时候,经就是脑,脑就是经。《金刚经》翻译的好不好?读完把我惊呆了,可这么多经典,也只是鸠摩罗什发挥了(十分之一)的功力,玄奘翻译的600卷《大般若经》,普通人几年都看不完,这都是建立在他们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古人的大脑,比今天的人都牛太多了,那会真经就是真经,现在杂乱信息太多,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有辩伪识真的能力。
人类世界那些大智若愚的高手,本质是看懂了价值的轻重。他清楚什么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从而抓住主要矛盾,在取舍间获得最后的胜利。他们活在高级的理性层面,也唯有活在这个层面,才能谈得上驾驭人心,让一切为我所用。
——源自微博:@江湖李傅相
03
A-ZUO阿左
5天前
日本这个做法,值得思考与参考。
朋友们,等您老了,会作什么安排呢?

【日本的“终活”做法,值得我们参考】

00
A-ZUO阿左
6天前

广屿Ocean: 对生命的最大浪费是掉入【无效学习】陷阱 我发现生活中有个明显的悖论,就是很多人是想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的,但又一直在用【无效学习】感动自己,而且还并不自知。比如一个经典的问题就是,“我明明看了很多书,过段时间好像都忘了啥都没学到。” 因为这就是就是并没有理解该如何正确地学习成长,只是每天在通过“勤奋而低效”的学习行为把时间填满,满足心理上的“学习”感而已 因此,真正让自己能够学到东西,跳出“无效学习”的陷阱,要明白3个核心 1,带着问题去学 意思就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去查资料或看书,这样你学完之后就会马上去实践,那些“信息”才会内化成你自己的一部分 哲学书《悉达多》中就讲了一个道理,什么是智慧?智慧不是知识,智慧是知识之外再加上你自己的生活体验 2,框架比信息更重要 “从知识框架的角度来看,信息就是边角料。” 如果你平时是看到什么学什么,随意读了很多碎片信息,但根本没有建立相关领域的知识框架,信息既没有填充进任何框架里面,也没有拿去实践,过段时间信息就会像便利贴没有胶水一样脱落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误以为自己读了很多书,产生自己“博览群书”很牛的错觉,但却并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做出更好的决策 3,学习的核心是打磨自己 学习前你最好要先搞清楚自己的性格特征,优势是什么,比如更喜欢广泛涉猎,还是精深钻研 学习中的“你”才是核心,无论实践还是读书,都是为了打磨“你”这件产品。为什么很多人也读很多书,但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就是没有把核心放在自己身上,没有去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对看到的信息来者不拒 但问题就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信息是无限的,囫囵吞枣就是样样不精 如果出发点是基于对“你”的打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都可以学习,所有杂乱的知识点也最终都可以为自己所用,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你真正的兴趣和优势在哪 所以,很多人看似每天都在勤奋学习,但如果不把上面的问题想清楚就是陷入了“战术级”的努力无法自拔,最终人生在战略上会败的很彻底

00
A-ZUO阿左
6天前
A-ZUO阿左
6天前
【人,最终只能靠自己!】
人永远无法真正从他人得到帮助,人必须要找出帮助自己的力量。
——欧文·亚隆《当尼采哭泣》
00
A-ZUO阿左
7天前
一篇关于“创作者经济”的长贴,很契合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种斌斌: 运动思考—— 01.创作者经济 创作者经济不应该被独立来谈,它是一种复合能力。 现在多元化生态中,基本形态是x+形式。 比如,创作者经济+自我驱动/自我改变/自我生长。 只有创作者经济,单纯内容型创作,在未来会变得单一。而创作者经济,尤其是对于自由职业者而言,最佳形式就是创作者经济+自我成长。 内容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内容。 把自己的生命改变和创作者经济结合,而不只是单一的制作内容。 而再往下覆盖到具体形式就是: 阅读+读书会 阅读+知识星球 阅读+课程 其中不管是读书会还是知识星球或者课程,都涉及到核心能力——内容创作。 写作+课程 写作+知识管理 写作+创作者经济课程(更细分) 写作+学习方法 阅读+写作+读书+课程 ..... 总之,当我们在构建体系时,它一定是复合的。只有阅读没有用,只有写作没有用,因为它无法完成整个商业闭环。 当我们持续在做,但是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时,最终这件事一定无法持续。 除非你不需要考虑赚钱,真的只是自己开心就好。如果没有这种条件,那么创作者经济一定是复合型的。 创作者经济,Dak翻译为内驱创作货币化,我觉得这个概念角度也挺好,也是更细分的定义。 这其中更细微的是,创作者经济涉及到多种维度,其中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载体,也就是平台。 比如现在常用的形式/载体有: 文字形式——公众号、即刻、头条、微信书评、朋友圈、雪球 音频形式——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 图文形式——小红书、小绿书、Keep(最新发现) 视频形式——哔站、视频号、小红书 我们需要选择至少一个平台,同时平台本身也决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式,但不管那种创作方式,内容创作是基本功。 播客节目复合——内容创作+音频录制+剪辑+设备选择 视频节目复合——内容创作+配音+剪辑+素材匹配 今天看哔站时,看到一个比较好的形式,对我来说是适合的,用思维导图进行内容创作和梳理,在制作视频时,直接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 这种形式适合不想出镜,记不住内容等形式。另一方面思维导图框架,也可以用来作为音频稿。 其次,当创作者经济后期,一定要考虑如何承载前段流量,现在常用形式有—— 朋友圈私域 知识星球社区 Notion知识库 息流知识库 飞书知识库 这些本质上也是属于媒介平台,结合公域流量的做存量的形式。 再往后端就是产品形式的承载,当然,知识库内形式本身就是产品,而且是最小的mvp产品。 在创作者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就是作品,你的每一篇笔记、每一篇文章、每个主题的思考,都是作品。 这是我们需要在主观上意识到的。 我过去一年走到现在,从辞职到尝试自由职业,目前最大转变,其实不是技术上,不是能力上——「而是心态上」的转变。 当我选择自由职业道路时,开始尝试做自媒体,本质上我的心态还是“打工人”心态,不是说我还想去上班,而是整个思想底层,思考方式,还停留在过去作为「消费者」的思考模式。 现在我能更清晰地拥有作品意识、作品思维,创作思维,商业思维,而不只是单一地认为,我只需要做一个流量账号就可以。 去年接近7万粉丝的账号让我明白,只有流量带不来太多收益。 另一方面,创作者经济本质上也是一种微创业,或者说我们参与到整个时代资本运作中,而自由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资本,什么是资本,资本就是能带来收益的产品,可以用来交换金钱的产品。 正是从这种角度而言,如果想要走上创作者经济是必须有自己产品的,你的产品就是你的“生产机器”,就像古代的土地、美国70年代的纺织机... 前面形容错了,不是要有产品,更精确的来说是——生产工具,一定要掌握生产工具。 而在创作者经济中,这种生产工具的表现形式你需要拥有自己的——「作品」。 这个作品从你的思想开始、从你的思考开始、从你写下的一段文字开始、从积累的一篇文章开始、从你攻克的一个主题开始,一切都是围绕内容创作而展开。 这是最简单模式,你的作品就是你的生产工具。 当然,所有这些并不是技术上的难题,只是一种认识和指引。 创作者经济,或者说内驱创作货币化,核心其实是我们在用内容打造自己的生产工具。但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实体性的,可见的工具。 而是基于自媒体生态,互联网时代内容传播时代,而形成的一种,数字资产。 综合来看,创作者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复合形态。 这个过程中,作为内驱创作者,我觉得这个定义会更细分,从内容创作者转变为内驱创作者,以这样的身份我们需要的是—— 以内容为核心+以自己喜欢的载体(平台+形式)+后端想要打造的承载。 作为内驱创作者,我们的产品和自己价值观是高度吻合的,在这个过程中,自洽,自由,野蛮生长。 而产品的出现,是它基于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我想要怎么做+自我塑造和成长,从而自发演变和生长出来的。 后期,这是我需要更多思考的。关于什么是创作者经济本身,关于如何进行自己的创作,如何打磨自己的作品。 这里要补充,作品不意味着完美,而是一种态度,一种认知,一段文字也是作品,一篇文章也是作品,作为内驱创作者,首先需要树立这种意识。 而这种意识,是需要自己领悟到的。无法单纯从看书或者文字中深刻认识到,但是这种认知进行创做,也许更容易进入到内驱创作的生态中。 人最难改变的就是潜意识的改变、思考方式的改变,就创作者经济而言,反而是底层思考方式转变更重要。 就像我自己来说,过去的教育让我习惯了...我也说不上来那个底层思维是怎么回事,总之和创作者经济本身是不同的一套思维逻辑。 嗯,写到这里.....谢谢夜半最近两次的猛攻😂没想到会连续提醒我,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不开始了哈,哈哈。 然后最近陆续也开始恢复写东西的习惯,写起来感受还是挺好的。 我运动前在想,今天我们都在谈主体性。这固然是好的,但是它也不能被用作遮羞布和挡箭牌,我感觉当下阶段主体性和自由甚至是画等号的。 主体性的觉醒成为了我们拥抱自由的最佳武器。但是它也可能成为屠刀,屠向我们自己。 所以,主体性也是有他的边界的,拥有主体性,也需要我们继续保持思考。 过去时代的思考,太过于逻辑化,今天的思考趋向于逻辑+感性的结合。 当我完全进行感性思考的时候,它更有情感和共鸣,但是缺乏了一些,对个人真正意义的推动和促进; 当我完全进行理性思考的时候,我的情感又不答应。 最终还是需要两者进行适当的融合,回归到现实世界中,我还是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命蓬勃生长的人,而不是一个绚烂的空壳。 比较好的是,写作本身就是思考,思考反哺于我们的内容创作,也反哺于自我塑造和生长,从而在做内驱创作的同时,又能有机会实现货币化。 2024年12月15日1小时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