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的一些感想。
明军在极少数量倭寇面前的不作为,包括明军在东北的土崩瓦解,联想到百年前的国共内战,几乎都指向一点:持续的成功,需要与不变人性相协调的持续组织创新。
千万年演化的神经系统产生的人性几乎是不变的,但组织面临的环境和目标却一直在变化。这其实反过来要求一种继续演进的制度设计。
我在想,所谓强者,也许未必能够在组织创新上恒强。或者说,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有可能是颠覆旧时代强者的先行指标。比如苹果在97年乔布斯回归之后,摒弃了按照产品线划分的事业部制(如iPad、iPod、iPhone),采取功能性组织(比如硬件、软件、设计)。如果还是事业部制,那么iPad和iPhone部门一定会相互斗争内耗而产生“部门墙”掣肘。
有意思的是,微软在2014年之后的纳德拉时代的改革,和乔布斯回归之后也非常相似。把事业部制转变成功能性架构。之前在事业部制下,是Windows中心论,包括不给Mac开发Office套件,包括和诺基亚合作后推出的是付费版的手机Windows系统。而转变成客户为中心(Customer Obsession)的公司架构后,表面上是所有的服务都支持全平台,更深层是云计算和AI业务的优先级不再被Windows给挡住,一个个开始腾飞。
如果还是用明朝末年对比,其实明朝无论是关宁锦防线,又或是背后的持久战、压缩满清生存空间的战略思想,都相当出色。但实在经不住组织架构太差,根本执行不起来。想到这里,稍微改变了之前的一个想法。以前会觉得微软之所以能够成为恐龙级别的大企业,市值连续创下新高,是因为Windows的底层垄断给它源源不断的试错成本。现在看来,微软的第二曲线,更多是源于它组织架构的再度适应。而组织架构是比战略更有公司价值预见性的指标。
「组织架构在战略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