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瓦罐
135关注45被关注0夸夸
瓦罐
23天前
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草
車前齊唱薤露歌,高墳新起日峨峨
朝朝暮暮人送葬,洛陽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終作誰家柱下石
山頭松柏半無主,地下白骨多於土
寒食家家送紙錢,烏鳶作窠銜上樹
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游
(圖為今日傍晚法源寺隨手拍)
P.S. 寒食、清明,感舊,借張司業《北邙行》別作一歎,「還來舊日經過處,似隔前身夢寐游」。
00
瓦罐
1月前
十年一夢,終究退轉
(圖為今日法源寺隨手拍)
00
瓦罐
2月前
翠幰夜游車。不到山邊與水涯。
隨分紙燈三四琖,鄰家。便做元宵好景誇。
誰解倚梅花。思想燈毬墜絳紗。
舊説夢華猶未了,堪嗟。纔百餘年又夢華。
(視頻為2月20日傍晚北京中雪隨手拍)
P.S. 逢節惜時,借蔣竹山《南鄉子·塘門元宵》直為一歎。華胥南槐,誰更堪嗟?
00:13
00
瓦罐
3月前
多事鬢毛隨節换,
盡情燈火向人明。
比量舊歲何堪喜,
流轉殊方卻可驚。
(圖為23年10月隨手拍,東京國立博物館飛鳥時代菩薩半跏像)
P.S. 舊歲無可喜,人心半成灰。借陳簡齋片語,歪改兩字,做流年一歎。
或用劉長卿句,則「生涯心事已蹉跎,舊路依然此重過。近北始知黄葉落,向南空見白雲多。炎州日日人將老,寒渚年年水自波。」
金人瑞《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言:「舊路依然者,昔日從此來,今日從此去。昔來何所求而來?今去何所得而去?于是趁筆一與分南分,言今日自此而北,一路盡是衰敗;昔日自此而南,一場總是虚空也。」此處何所指,惟君自斟酌。
00
瓦罐
3月前
縱恬高蹇徇真愚
元也中心怯畏途
共命不能同好惡
寄生那有異榮枯
(圖為23年10月3日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隨手拍。共命鳥,Jivaṃ-jivaka,大谷探險隊帶回之西域文物)
P.S. 時移勢易,人心流轉,能不歎息者,百不存一。借元詩選補遺《縉雲五湖别業書事》別為一歎。
又,司空圖《共命鳥賦》序:「西方之鳥。有名共命者。連腹異首。而愛憎同一。伺其寐。得毒卉。乃餌之。旣而藥作。果皆斃。」
00
瓦罐
4月前
有人未醒蘧蘧夢,
無處能銷踏踏歌。
(圖為今日晚間隨手拍)
P.S. 2023年最後的夜晚,一如往常。鈍根不悟,凡骨空傳,此生一寄,誰相拘縻。
00
瓦罐
4月前
晝錦已成螻蟻夢,
憑誰箋寄故人知。
(圖為2023年全年手機隨手拍擷九)
P.S. 鬼錄餘年,「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
借韓偓句,則「季重舊遊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又,「始信」者,取《百喻經》第二十四譬喻:
「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為不美,熬而食之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種之,後得美者。』便熬而種,永無生理。」
00
瓦罐
4月前
其實還有一種庸俗,是從忽然開始在意吃什麼開始的

McDonald: 妈的,这说的不是我吗?!!

00
瓦罐
4月前
時聞有感,忽生或滅,借吳偉業《讀史偶述》二十二(常見本十七)別為一歎:
「大將祁連起北邙,
黄腸不慮發丘郎。
平生賜物都燔盡,
千里名駒衣火光。」
(圖為23日揚州廣陵王墓復原結構之黃腸)
《清詩紀事·順治朝卷》:王國維蒙古札記:「秘史記成吉思汗王罕與乃蠻將可克薛兀撒喇黑對陣於巴亦答喇别勒赤,逮夜,王罕移營去。天明,成吉思看王罕立處無人,曰:他將我做燒飯般撇了。燒飯之語,頗爲費解。親征錄譯此語曰:彼輩無乃異志乎?拉施特哀丁則曰:我今在火坑中,而王罕棄我。皆失其解。屠敬山乃以蒙古俗旅行輒掘新灶不用舊灶解之,亦非也。
燒飯本契丹女真舊俗,亦遼金時通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十:『契丹主既死,則設大穹廬,鑄金爲像,朔望節忌辰日,輒置祭。築臺高踰丈,以盆焚食,謂之燒飯。』原注:『正史載此事於契丹傳,實録同。』三朝北盟會編卷三:『女真死者埋之,而無棺椁。貴者生焚所寵奴婢所乘鞍馬以殉之,所有祭祀飲食等物盡焚之,謂之燒飯。』
此俗亦不自遼、金始。王沈魏書言:『烏桓葬則歌舞相送,肥養一犬,以彩繩嬰,并取死者所乘馬衣服,皆燒而送之。』魏志烏桓傳注引。然燒飯之名,則自遼、金始,而金人尤視爲送死一大事。金史鎬王永中傳:『明昌二年正月,孝懿皇后崩。二月丙戌,禫祭。永中始至。辛卯,始克行燒禮飯。』而妃嬪親王燒飯,天子往往親與其禮。后妃傳:『世宗元妃李氏,大定二十一年二月戊子薨,甲申葬於海王莊。丙申,上如海王莊燒飯。』又,夔王允昇傳:『貞佑元年薨,既殯,燒飯,上親臨奠。』其大臣貴戚死,則遣使爲之燒飯。張萬公傳:『泰和七年薨,命依宰臣故事,燒飯賻葬。』又,世戚烏古論元忠傳:『承安二年,訃聞,上遣宣徽使白琬燒飯,賻物甚厚。』
契丹、女真並有此俗,蒙古亦當有之,故成吉思見棄於王罕,乃云將我做燒飯般撇了,猶言視我如芻狗也。秘史卷二,有合札魯亦揑魯一語,旁注云:『地里燒飯祭祀。』足證蒙古亦有此俗,且其漢譯燒飯一語,直至明初猶行於世也。滿洲初入關時,猶有此俗。吴梅村讀史偶述詩云云。後乃以紙制車馬代之。今日送三之俗,即遼金燒飯之遺也。」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