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思考着实有点多。我好像变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那种老师,“关心和理解”学生,好难做到!其实他们是感觉得到的吧,像我对宋世博说你为什么上课要做那些事?初心确实是想了解他的想法,但当他说出“好玩”两个字的时候,我就开始不认可了,就开始反驳,进而变成了批评………
像我对刘皓瑜表示关心的时候,我甚至听他说不了几句话,开场词的关心(我一点都不讨厌你,你很可爱)其实是为后续做铺垫,去要求他上课安静,去反问他“你知不知道上课说话会打扰到其它人?” ,去使他焦虑于“你这一辈子就打算这样无所事事下去吗?”,所以这种关心和理解根本不是真正的关心和理解。教师的职业习惯会把关心变成说教,会把理解变成要求的前奏,真正的关心是“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感谢你让我了解了你的想法”,
现在的我很经常就是从关心—理解—交流—批评—指责—要求……,甚至在我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发生了,得警惕这一点。
还有一项就是上次跟同事说学生课上乱,她们get到的一个信息在于“我管不住学生”,并给予反馈“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怎么样”,而且话语中,无意识展露出的叫“维护教师的权威”,但正如之前想过的事情,学生它真的是在有意识挑战教师权威吗?他们很多人只是好奇,管不住自己,注意力无法集中罢了。王家齐和刘皓瑜他们在课堂上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点会立刻的给予反馈,而且是非常“外放性”的反馈,这反映出他们是极度愿意参与一些事情的人,且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是多好的事情!!
还有就是人的惯性,对于表露自己的脆弱非常觉得羞耻,可是脆弱是一件很有力量的武器。它更多会激发别人的关爱而非攻击,就像二二每次一说“我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她会激发妈妈的怜悯包容,也会激发我的肯定和宽慰。我们太习惯用攻击去包裹无助了,何必故作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