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七九63
182关注103被关注2夸夸
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槐北则为枳
七九63
1天前
七九63
3天前
昨晚梦到了,参加两个part,一个展览,戴帽子的人能说话
还有,在寻找达美乐。想吃达美乐,完毕。
30
七九63
4天前
今天中午炒面皮吃的撑死了
我在想为什么不好吃我还吃
因为装我碗里而不是店里的盘子

希望我拒绝的勇气能更大一些
00
七九63
7天前
喔对了。新年愿望,去拔牙。
以前特别想找个男朋友陪自己,因为我特别怕疼特别能哭。我渴望有一个人是见证我所有毫无防备的待宰时刻的,我觉得这是无害的增强亲密的方式。
Nooo
女孩,请自己去。因为我已经拖了4年了。
10
七九63
8天前
我最近陷入的沉思,朋友说男女之间不存在纯友谊。
我大大惊讶,一直认为有的,我和周围的朋友很多都有的。
起码,早年间认识的人就是有的,人和人的关系和关系出现的那一刻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息息相关!
或许30岁左右很多人所谓的交朋友是保留可能性,但这是因为30岁太多人没什么外界信息置换的想法和更新自己的想法了吧。
如同现在绝大多数的不开心也只能吃点碳水,另一个办法是拒绝拖延(别人救不了)。

我说那你认为我那些相处十几天的前男友可能每年出现一下和我对话,也没有纯友谊吗?
他说没错。

我认为,诚然或许有一点点,但你跟我保持关系也是因为,你晓得我是什么样的人,真诚善良,如果想要和人对话,你首选我。
舒适的对话,安全的人,发生什么他肯定不会拒绝,但更重要的是你能接受,和我就算每一次什么暧昧进展都不发生,不会觉得跟我相处是不值得的。
对于正常人来说,我是个安然值得尊重的对话体。刺激他尽可以找得到其他人,刺激他会找,但不会烦我。
60
七九63
8天前

早见Hayami: 这个夏天有奥运太好了,忍不住想读一些运动相关的书。想和大家推荐这本《天生就会跑》。 我在19岁的时候完成了人生第一场全程马拉松,也读了不少跑步相关的书。这些书大多是从技术、跑姿、人体结构、训练指南的角度来写的,像是一本本攻略。但这本书非常惊艳的一点是,它更像是一个人类学家做的田野报告。 作者 Christopher McDougall 本来是一名战地记者。他酷爱跑步,但饱受脚伤之苦,在全美找了无数理疗师无果后,开始把目光放向了在墨西哥的铜峡谷 —— 这里有着人类历史上最擅长跑步的长跑族群塔拉乌马拉人,他们生活在只有毒枭、罪犯和骑警的丛林深处,与世隔绝。 McDougall 一开始只是为了给脚疗伤,但随着对这个原始部落的了解深入,逐渐洞察了更多关于跑步的奥妙。 维吉尔是一个跑步教练,他细细观察塔拉乌马拉人的跑步技术,试图在里面发现宇宙的玄机。但他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 —— 笑容!——「快乐和坚持原本水火不相容,却能在塔拉乌马拉人身上并存,仿佛拼命奔跑能唤起他们更旺盛的生命力。」 巴黎奥运会特地将女子马拉松比赛安排在最后一天,据说是为了纪念凡尔赛妇女大游行这一历史事件,彰显女性力量。今天也看到谷爱凌以3小时24分钟的时间完成了她的首马。作为一名冬奥运选手,她本不会出现在夏奥会的现场;但在这之前,社交媒体上已经有无数巴黎偶遇小谷晨跑的视频了。她在赛后采访说,「马拉松太好玩了,我跑上瘾了。」这让我突然想起两年前她在纽约时报撰稿的那篇长文,《我承认,我爱上了恐惧》。她把在极限运动中进入的状态称为“化境”(the zone),「想象结束后的一刹那,堵在我胸口的疙瘩终于扑腾着舒展开来——就像化茧成蝶那著名的蜕变终章。随着肾上腺素而来的兴奋,就是我真正热爱和沉迷的东西。」 没错,当我们「爱」。《天生就会跑》里面也写道, 「我们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曾整天疯跑,不知疲倦,那么我们该如何回归最初的状态?这正是塔拉乌马拉人的秘密:他们一直没有丢掉对跑步的爱,没有忘记奔跑是人类的天赋. ……. 爱的能力和爱跑步的能力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二者的作用原理完全相同:你需要释放自己的欲望,把想要达到的目的放到一边,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充满耐心、同情心和包容心。性与速度,不都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吗?没有爱,我们不会出生;没有跑,我们无法存活。」 看完后,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是亚马逊推荐一生必读的100本书。这不光关乎跑步,更是一些爱、激情和生命力。 最后是题外话,但我想借这次机会纪念本书的译者 —— 严冬冬。 严冬冬是中国登山史上绕不过去的一名登山者。2001年,他以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生命科学与技术系;08年参与了奥运圣火的珠峰传递,并登顶珠峰。 登山这项运动需要很多装备上的经济支出,而中国那个时候还没有商业性质的品牌赞助。于是他靠翻译来维持生活。作为自由译者,他翻译了许多自然/户外/运动的英文书,包括《登山手册》、《极限登山》、《国际登山技术手册》等等。这些钱勉强覆盖攀登庞大的支出,偿还一些债务。 2012年,严冬冬在天山登山下撤时不慎掉入冰川裂缝遇难,享年28 岁。在短暂的生命里,他把所有的激情都一心一意奉献给了登山、翻译和阅读。严冬冬并不是一个体能天赋满格的人,但他选择了山,日复一日训练自己。他对 ’the zone’ 的诠释是,一种积极的冥想状态 —— 「有时在攀登中,我会进入一种意识与无意识并存的状态,身心完全与山融为一体。」 读他十几年的报道,里面队友说,“思想上很早丰富起来的人,一定会要求自己身体上也是个强者……他是一个能内部循环很好的人,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支持。” 我很被“一个能内部循环很好的人”这句话打动。现在人们喜欢讨论爱情、友情、亲密关系、支持网络,话题流转到这里总是粘稠而腻。我不否认「关系」是重要的,但对我们这种肉体漂泊无依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打造一个精神丰足坚定的「内部循环」更重要了。 不管怎样,先跑起来吧!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