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战国
234
关注
1k
被关注
1
夸夸
现抖音做短剧短剧
前腾讯、有赞
战国
2天前
这篇文章既然只有 5k 阅读
OpenAI 的 75 封内部邮件,一堂硅谷创业课
5
0
1
战国
2月前
口罩过后,都流行远程面试,现在大模型无痕辅助,大大增加了作弊的 roi,配上个性化知识库,面试难度更高了
当然也好,问八股文面试官问不出区分了
8
1
2
战国
2月前
有的选还是会用淘宝,现在能直接点击了还有点不习惯
3
4
0
战国
3月前
新款 AirPods 好爽,赶紧买
1. 无塞降噪太舒服了,效果好,透气
2.佩戴应该优化过,比 AirPods3 舒服
8
4
1
战国
4月前
不得不感慨,即刻社区氛围真好,最初几年知乎也是这样。希望能多坚持几年,赶紧冲个会员去
戴某DEMO: “ 巨头开始拆「墙」,让大家习以为常的「墙」,走到了聚光灯下。” 1互联网江湖中,有过哪些「墙」 2008年11月,每一个使用了彩虹QQ的腾讯用户在登陆后,每隔5分钟,就会收到QQ安全中心的弹窗,提示他们在「卸载彩虹QQ」和「立即退出QQ」之间做二选一。 2008年9月8日,淘宝发布了一篇名为《淘宝消费者保障计划:打造个性化服务 屏蔽搜索引擎》 文章,明确指出:完全屏蔽百度。其中还部分屏蔽掉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 2010年 著名的3Q大战,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在「卸载360」和「无法登录QQ」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2011年 京东下掉支付宝。 2013年先后封杀美丽说、蘑菇街。 2013年 淘宝屏蔽了微信访问。 2018年 腾讯屏蔽部分字节系产品,为此马化腾和张一鸣还在微信朋友圈打过嘴仗。 2020年 美团下掉支付宝。 PS:或许还有疏漏,我只能先摘了些我记得住的,欢迎读者补充。 2 「墙」是怎么来的?—这个选择的缘起 是「趋利」还是「避害」? 以08年淘宝屏蔽百度为例,这次决策对于后续淘系形成中心化搜索流量广告变现的商业模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为从广告商业模式的维度去看,购物平台能多大程度上左右消费决策,决定了它内在商业价值的大小,而屏蔽百度搜索的决策,在当年的那个时间节点上,杜绝了用户消费决策外移出淘系掌控之外的可能性,在用户心智上也牢牢地建立了购物用淘宝的认知;阿里妈妈后来依托这个决策,成为了淘系流量的唯一卖家,让阿里巴巴迅速成为仅次于Google和Facebook的全球第三大广告平台。 同年推出的百度购物平台有啊和早几年就上线的腾讯拍拍也都未能给淘宝造成威胁。直到今天,为百度贡献收入最多的前三个行业仍然是医疗、本地服务和教育,没有卖货这件事儿。 这里稍稍发散一下,说说有啊和拍拍为何无法撼动淘宝。 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缘起于B2B业务,服务于外贸商家,后来的PC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淘宝还是支付宝,商家也都是相对稀缺的那一方「当时组织内均有商家运营/商务拓展部门」,这种针对稀缺供给持续经营的策略在后来的竞争中得到了回报:有啊和拍拍两家镜像淘宝的巨头平台,都曾利用自身优势投入了巨大的流量预算来与淘宝竞争,奈何当时线上购物的优质供给基本上都在淘宝平台上了,最终淘宝兵不血刃的赢了那场商战。 盈亏同源,人和组织都是会被业务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正负反馈所塑造的,那些真实的体感会变成某种默认的潜意识,影响着后续的决策。 组织内这种惯性,只有一号位的认知发生明确变化并花费巨大精力介入,才有可能实现一些校正,说起来这种惯性有点像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一样,算是企业基因的一种阐释。 阿里巴巴着眼于商家运营的惯性思维,让组织内「客户第一」文化下的客户定位,天然的就定义成了「供给/商家」,商业市场是个移动靶,任何惯性思维都可能在约束条件发生变化之后,让原本的方法论失灵。 说到这里,故事就可以串起来了,淘宝在2013年用同样的一招封杀微信时,为PDD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淘宝和微信的屏蔽大战起源于2013年。当年7月,阿里宣布暂停与微信相关的第三方应用服务,断掉一切微信数据接口(微信无法跳转至淘宝页面)。官方理由为“大量用户反映,微信平台发来的淘宝链接大部分是伪造淘宝店,部分用户因此受到财产损失,甚至支付账号、密码被窃”。淘宝卖家随后收到一则禁令,禁止张贴微信二维码,被称作“淘宝屏蔽微信发出的第一枪”。 当年11月,微信方面还以颜色,宣布封杀阿里旗下即时通信软件“来往”。之后,微信上的淘宝店铺链接无法直接打开,淘宝引导下载的链接也被屏蔽,只能通过复制浏览器打开。 淘宝原本可能是按照上次的成功案例,惯性的认为自己封杀微信可以彻底断绝微信与电商之间的关联,用户会在微信聊天,在淘宝购物,就像过去一样。 理论上也的确有这种可能,而这种可能性是建立的前提是:1、阿里的决策者们深刻地理解移动互联网的属性和趋势;2、团队对移动端产品设计有正确的理念指导和优秀的专业水准; 因为淘宝封杀微信的2013年,刚巧是移动智能机轰轰烈烈在中国普及的红利期,也就是在消费需求端,从PC互联网阶段的存量用户之外,突然多出了嗷嗷待哺的数亿新用户,他们如同白纸一张,在接触线上购物之前,他们甚至有的是通过赶大集的方式满足日常购物所需。按照俞军老师的用户价值公式: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线上购物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是有巨大的体验差的,用户习惯从线下往线上迁移起来非常高效。 直播中阑夕也提到了PC互联网时代Web端产品天然开放,移动端产品应用相对封闭,所以同样的墙,带来的收益和风险就可能完全不同了,这让2013年的这次封杀决策显得有些刻舟求剑了。 如果阿里的决策者们当时能敏锐的觉知线上供给逐步过剩,消费需求端成为关键竞争要素,及时调整资源投入和相关策略,或许情况会好一些;但移动端产品设计的相关能力,这个是跟组织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禀赋以及决策偏好相关,就像我的朋友刘飞写的那篇《阿里没有产品》所描述的那样,阿里的移动端用户产品设计一直备受争议,这一定程度上也大大的降低了移动端新用户的拉新覆盖效率和用户心智的形成。 而这些由于阿里自身能力导致覆盖不足留下的空白,就给微商,有赞、PDD它们这些公司完全基于微信构建购物场景留下了探索空间。 当然,淘天在电商市场份额的衰退有诸多原因和解读角度,以上阐述的也只是其中一个角度,更多的是想拿这个案例来说明,建墙有利有弊,无论是基于趋利还是避害的考量,它也都是一把双刃剑,而在巨头们的业务价值链角色中,用户往往是那个容易被忽视/欺负的角色,建墙所造成的相关代价/成本,最终会被挤压到机会成本更低的用户群体中去承担,大家在体验上所感受的「不便又不得不用」往往就是这种事情造成。 3 「墙是怎么没的?」——谁来替苦主说的话 墙一旦建起来,就变成了某种政治正确,商业组织内部没有巨大的意志,谁也不会去触碰和改变,淘宝微信在相互屏蔽的前几年,对淘宝来说确实起到了保护自己流量生态的作用/幻觉。但双方相互屏蔽造成了巨大的数字鸿沟,也实实在在的影响了用户体验,这个在腾讯屏蔽字节系产品的操作中,也是一样。最终用户似乎成为了巨头们「逐利」和「安全焦虑」诉求下的相关建「墙」决策成本的承担者,有苦说不出。 直到..... 2021年9月,主管部门出手了——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无正当理由限制网址链接的正常访问,影响了用户体验,损害了用户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9月9日,工信部相关部门组织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各平台在当年9月17日之前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 2021年8月,淘宝APP接入银联云闪付。同时,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应用均已接入微信支付。淘特、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 2021年11月底,微信允许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打开包括淘宝、抖音等外部APP在内的购物、视频链接,可以在不跳转到外部APP的情况下直接完成购买。有报道称,这是自2013年微信和淘宝互相屏蔽对方链接以来,两大平台首次“破冰”。 2023年开始,淘宝平台释放出不少互联互通信息;当年9月,微信视频号、朋友圈、小程序等优质广告流量通过阿里妈妈UD效果投放,可直跳淘宝、天猫商家的店铺、商品详情及淘宝直播间。 2024年8月19日,双方互联互通有了实质性进展。淘宝特价版APP在支付方式中,已新增微信支付一栏。这一动作,也被业内视为淘宝APP与微信支付互通的前奏。 2024年9月4日,几乎与淘宝、微信支付合作的同一时间段,美团外卖、美团酒店两大核心业务也同步上线支付宝小程序,为支付宝用户发放专享券和商家优惠券等超值权益。实际上,从2020年开始,美团单车、充电宝、买药、外卖等业务,也相继与支付宝展开合作。 当前,不仅仅是阿里、腾讯,百度、美团、支付宝、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多家互联网大厂,纷纷跟进互联互通。 阑夕兄在对淘天接入微信支付事件的阐述中也提到过 从长期历史来看,小院高墙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一段弯路,它的源头来自秩序不足的恐慌,进而预设接入同行的设施会有风险。 烈火烹油的互联网时代,大量的规模需求可被满足并转化成可观的规模利润,这当然是巨头们建墙的趋利因素之一,肥水干嘛留给外人,各大平台纷纷下掉/隐藏支付宝,自己做支付、消费贷就是类似这种逻辑。 什么都做的巨头/超级APP的宿命,似乎就是始终伴随着某种生存焦虑,就是担心一个全新的创新模式迭代掉自己的基本盘,这种焦虑会在秩序欠缺的环境中演化成高度应激的决策,无论是早年的京东因为担心支付宝泄露数据给淘宝而下掉支付宝、还是后来支付宝认为自己被微信支付偷袭后的一系列决策,腾讯屏蔽字节系等,都可能有应激的成本在其中。 窗口指导对于市场秩序的塑造是即时且有效的,只要规则透明、边界清晰,小院高墙的应激我想就会少一些。反之,如果处处都是战争迷雾,偶尔还有枪声,就很难让彼此不把彼此当敌手了。 如今,烈火烹油的时代已过,互联网那个江湖的「利」没那么大了。政策相对完善,窗口指导也来了,秩序井然还说不上,但瞎搞要挨鞭子的,于是,高墙耸立的势能应该没了,巨头们开始建立新「共识」。 「一切让用户感到不方便、不流畅的障碍,这些障碍,有些是需要技术攻克的,有些是人为设计的,拆掉它们,互联网还有很多的新鲜感可被发明出来。」—阑夕 4 拆「墙」后的江湖,走向哪里? 2023 年 9 月 12 日,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在新上任后,发出第一封全员信,他提到阿里必须更加坚定转向用户视角,多维度满足用户需求,用户需求的优先级高于一切。而要想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必须更加开放。” 在微信里购买淘宝商品的体验仍然不那么好。对淘天而言,打通微信支付是重要一步,但也仍只是实现完整的基础购物体验的最后一步,可优化的还有很多,它是双方浅层合作的结束,也是深层合作的开始。 我不说期待阿里涅槃的话,但很开心看到老东家稳住不浪了。 这一葩就聚焦说说淘天接入微信支付的影响吧。 关于淘天接入微信支付的解读角度里,常常会提到下沉市场。下沉市场拓展的窗口期大致是2011年-2017前后,也就是移动智能机普及「大致有半数不会用输入法的人进入网络」。 2023年,淘天的用增部门曾做过一个小规模的实验:给部分老年用户,开了微信支付通道「非官方合作」,结论是提单到支付的转化率有比较大的提升。说明支付的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比较高的流失,但真的注意的是,实验仅仅观测的是提交订单到支付这一层的转化,从拉新注册到提交订单和售后也是锁定消费心智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我更倾向于在用户红利的窗口期过了之后,收银台支付作为消费决策最后置的环节,仅是个拓展下沉用户的必要条件,要想达到拓展新用户的效果,还需要配合大规模的资源投入才可能有效果,需要让供给端价格力、全链路体验的改善和营销传播形成飞轮,而在这个节点上做这样的投入是否合适是需要考量的,如果没有这些配套动作,那后续比较大的可能是存量支付笔数有部分转为用户更习惯使用的微信支付,纯增量的用户,可能就比较有限。 但对于用户来说,选择权的增加,肯定不是坏事,淘宝天猫可以借助微信支付降低转化门槛,触达更广泛市场,微信支付也能进一步扩大覆盖场景,逻辑也回归到了最本质的层面,那就是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支付宝了。 拆墙后的统一大市场,选择权重回用户手中,支付产品的竞争就回归到了基础逻辑,各凭本事吃饭了,支付宝无法再依托淘系竞争力直接作用于自己的线上支付份额了,况且现在淘系竞争力也在下降。 在淘宝的支付体系中,支付宝的独占地位被打破,部分用户可能会因为使用习惯或其他因素选择微信支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支付宝在淘宝平台上的支付份额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论调是从非淘系支付份额的角度看待这次影响,认为淘系占比有限,所以影响也就有限。 但蚂蚁金服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信贷类、网商银行等,这些业务的运转都一定程度上依托支付宝用户的活跃度和数据源,其中数据的广度和厚度都直接会影响到业务营收/利润规模,所以这一轮变化对蚂蚁金服的实际影响可能是超过支付份额变化所体现出的,因为淘系的支付行为数据,是质量相对更高的数据源。 5 乱翻书直播连麦之外的一些发散 阑夕老师在直播文字稿的整理过程中提到了我可能存在的「前员工视角」,也就是看到的都是现象/问题,我自己也尝试反思了下。 因为从事投研的工作,我的解读视角是更偏有体感的观察研究,对于现象发展的缘起和约束条件也更感兴趣一些,那些被广为赞颂/批评的企业,理论上都会有局限性/核心能力,把它们阐述出来可能是我的初衷。 不过表达能力有限,难免有说不到位的地方,大家包涵。 最后, 赞叹下@阑夕ོ 老师的阑夕一言水准 赞赏@潘乱 的攒的对谈局。 希望大家持续关注乱翻书的直播对谈,我应该后续还会再给他们两位捧哏。
4
0
0
战国
4月前
字节内网有一篇介绍抖音推荐原理的文章,«抖音推荐 101» ,是目前最深入浅出的,基本上其他写推荐的文章再前面都先要致敬一下这篇,了解推荐的必读。看了下一共有 2.8w 人看了,平均一个人看我4 次,创建于 2019 年
16
4
3
战国
4月前
哦,大闸蟹事件
1
2
1
战国
4月前
罗永浩还是那么搞笑 但是新号粉丝起量看起来比较慢
3
0
0
战国
4月前
公司组织这个 llm 学习还挺好
3
0
1
战国
5月前
现在用搜索越来越少了,类似于这种模糊信息 llm 结果好很多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