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阿桃-亡灵复活版
71关注854被关注33夸夸
stop!我不需要被拯救
置顶
阿桃-亡灵复活版
1月前
🙅🏻‍♀️🙅🏻‍♀️🙅🏻‍♀️🙅🏻‍♀️🙅🏻‍♀️🙅🏻‍♀️🙅🏻‍♀️🙅🏻‍♀️🙅🏻‍♀️🙅🏻‍♀️🙅🏻‍♀️🙅🏻‍♀️🙅🏻‍♀️🙅🏻‍♀️
补药关注我啊!!!补药补药补药!!
40
阿桃-亡灵复活版
11:06
“好多人坐着邮轮,而你摇着独木舟就敢来到这里,所以你是船翻了也能活下来的人,是靠着一块木板也能漂浮的人。”
00
阿桃-亡灵复活版
10:38
关于我为什么停止了写【恋爱日记】

除了生活逐渐进入平实稳定的阶段外,主要还是觉得文字会欺骗自己。

日记也是很难不作假的,小时候写日记我就明白了。只要提前假设了观众,就很难不下意识带入一些表演的成分。更何况在即刻是真有观众,写下来的瞬间,原始想法就会被下意识掺和你学到的一些文学素养。

记录的初心可能是为了记录“美好”和“他爱你”。但人很难完全不带主观感地忠于事实。但太容易给对方加滤镜了,会下意识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剔除不完美的一些现实。有很大一部分甚至都不是事实,而是情绪跟需求的投射。关于很多事情的解读,甚至并不是对方的本意。

这种不客观,不仅仅会让人失去对这个人这段关系的判断,也会加剧盲目。

我害怕我会篡改自己的记忆,安排那些浪漫体贴的桥段,帮他立体贴人设。久而久这段爱情故事的聆听者,包括自己都把假的当成真的。他做的其实不多,但我一记录,一美化就收获了好名声。

分享一些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以证明自己被爱为前提的内容往往就会导致这种结果。

会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虚荣心得到满足让自己被爱的事实得到确认。

——核心思想来源是娜娜子的文章后,大部分是她的原句,表达能力差就是这样东拿西拿
30
阿桃-亡灵复活版
09:55
deepseek刚用上的那几天,我每天都有很多问题问它。没日没夜地提问,反复刷新,等繁忙过去的答案,但是现在我好像想不出有什么问题了
00
阿桃-亡灵复活版
1天前
没有一个健身的人,可以忍住穿吊带的时候不做这个姿势,起码我忍不住
00
阿桃-亡灵复活版
2天前
最近网上流行的追星记录视频,真的很佩服!我要是遭这种罪,我会绝对会迁怒爱豆本人的
00
阿桃-亡灵复活版
2天前
最近在看海岛穿搭准备补充几件
哔哩哔哩,小红书,各类平台一搜
感觉全世界女生去海边穿的都一样
使我审美疲劳了
00
阿桃-亡灵复活版
2天前
对我们家现在的模式很满意
我买菜他做饭,我出钱他出力。
00
阿桃-亡灵复活版
2天前
不开心练练就开心了
00
阿桃-亡灵复活版
2天前
刷到一家游戏网站对于功能的介绍,基本也可以换算为:
【游戏产品运营每天刷各种数据分析网站在看什么】

⭐市场趋势
1️⃣特定品类在哪些市场有机会: 筛选特定品类分析其在不同市场的下载/收入增速及份额
2️⃣判断市场天花板:筛选品类细分(玩法/主题等),进行下载/收入趋势对比,通过品类的涨跌发现市场机会
3⃣️特定市场哪些品类下载/收入增速快:对比不同类别下载/收入增速情况,判断不同赛道机会
4⃣️发现同期抢量产品、黑马:筛选关注的类别分类,按下载量变化数值排序、变化百分比排序
5⃣️头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通过分析头部应用市场份额变动趋势,判断市场饱和度

⭐竞品分析
1⃣️对比同类竞品生命周期:对比特定品类头部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的累计下载/累计收入的趋势差异,分析不同阶段的发行策略
2⃣️多指标对比:同期对比下载/活跃/收入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判断用户质量/付费能力,结合应用更新分析版本迭代/功能发布等更新对数据趋势的影响
3⃣️商店营销分析:分析评论中提及竞品的使用场景,检测想死功能/对标功能的用户反馈

⭐投放分析
1⃣️素材:了解对于特定品类、竞品,表现最佳或者最新的素材
2⃣️展示份额:了解竞品的媒体选择及曝光声量占比/趋势,分析投放策略
3⃣️获客策略:分析自然量、非自然量、网页流量占比及变动趋势,分析竞品获客策略变动

⭐商店营销
1⃣️通过关键词排名对比应用间,热门关键词与机会关键词的排名上升空间及机会点
2⃣️查看关键词下载量,评估关键词对于用户获取的助力成都,优化关键词策略
3⃣️结合关键词流量、应用数量、难度值等指标评估关键词登榜潜力及竞品应用
4⃣️分析竞品间共有关键词,针对重合词、非重合词制定差异化优化策略
5⃣️基于已有关键词进行优化:去重、精准、扩充
6⃣️调整应用的元数据、关键词和视觉效果,以适应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分析竞品本地化进程
00
阿桃-亡灵复活版
2天前
大家都是怎么选定行业和岗位的

我感觉没有我擅长且感兴趣的。

做过金融教育的项目管理。感觉需要高频率对接多部门,去push很多人,时刻保证项目不会崩盘。然而他人并不在我的掌控中,这种失控感令我很焦虑。

做过教育行业的用户运营,但是我并不喜欢教育行业,讨厌制造焦虑去创造需求,也不想对别人输出观点。

做过游戏的产品,策划,新媒体运营,和发行。总体来说,我对游戏其实完全不感兴趣,除了工作需求要关注,私下也不会玩游戏的那种,而且我觉得我并不擅长

我感觉没有我感兴趣的同时又擅长的
50